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一直存在着技术和经济相分离的状况。在招投标阶段,建设项目业主一般委托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编制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指派工程技术人员进入项目管理班子,只注重工程质量控制及工程进度控制,忽略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从而造成建设项目投资失控。目前,越来越多项目业主意识到委派专业造价工程师深入施工现场,实行工程造价咨询是一个行之有效办法。造价工程师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行为的客观性、科学性,决定了其实施投资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造价工程师在项目建设的各阶段,尤其在施工阶段,可以通过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过程控制,规范工程签证行为,寻找质量和资金的最佳结合点,使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建设工程的施工阶段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占了很长的时间,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具体的、繁杂的,根据施工阶段的这一特点,造价工程师应把控制的重点放在这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加强商务标的复查。工程项目招投标后,项目业主单位往往对中标后商务标中的要件尤其是报价的合理性缺少复查机制。招投标中可能存在的工程量清单错漏、设计图纸失误、承包商失误(或有意)导致报价错误、市场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波动、国家政策法规变动引起的工程造价波动等等风险,对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业主和承包商,所面临的造价控制风险都是不可低估的。因此,造价工程师应该积极作为,通过商务标的复查机制,及时发现缺陷,进行有效的调整,纠正差错。笔者曾在复查一所小学增建工程项目的商务标时发现,中标单位的报价中有部分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而有的项目报价又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经向中标单位询问,弄清缘由,在签订合同时,笔者通过在保证中标总价不变的前提下,做了合理调整,竣工结算时避免了由不平衡报价所造成的损失。 

    其次要加强合同管理。造价工程师要高度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内容,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与业主共同商讨,仔细分析并合理利用合同条款,有效地减少、避免施工索赔,减少工程费用的发生。同时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笔者在从事造价咨询中曾经历了这样一个工程实例:某市新区拟建一所学校,在签订合同时,由于业主的工程管理人员缺少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不理解“直接费”和“直接工程费”的区别,把本意为“直接费的10%”签成了“直接工程费的10%”,结果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按“直接工程费的10%”送审。笔者在审核时发现了这个差错,经与业主、施工单位反复协商,纠正了差错,避免了五百多万元的投资损失。 

    加强现场签证监督,更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工程开工后会遇到土方等隐蔽工程、设计变更、技术措施和材料代换等方面问题,许多工程由于现场签证的不严肃,引起工程造价失控。据统计,由于工程量签证问题所引起的工程结算价的上升幅度可达15%-25%,因此造价工程师要深入工地现场,随时查看工程实施情况,严格核实,规范签证,对施工阶段的隐蔽工程、变更签证要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如果现场签证工作不到位,将会严重影响竣工结算。 

    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现行定额不能涵盖的项目,造价人员必须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掌握具体情况,依据定额编制原则提出新的综合单价,补充现阶段的定额的不完善之处。笔者所在地区有一个建筑艺术公园,此工程工艺复杂,艺术性强,在造型、工艺和施工难度上已不是传统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签证,如需用一种红色的轻骨料混凝土,现行定额没有这种混凝土的价格。笔者就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内容、施工工艺,根据现场施工的配合比,陶粒和氧化铁红等材料的市场价格,提出一个新的综合单价,弥补了原有定额的缺陷。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会引起工程造价的上升。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很多,如:工程实际与发包时提供的图纸不符;当前市场供应的材料规格标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等等,造价工程师要认真对待必须发生的设计变更,及时核算有关设计变更的造价,对于施工单位之间配合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挖、拆、填、修等不予签证部分,由责任方承担经济损失。同样,对设备材料的质地和价格,也要严格把关。材料是工程造价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造价工程师不能过分依赖造价部门发布的价格信息,应主动跑市场,及时了解、比较材料、设备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变化情况,建立可行的认证制度,主动掌控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造价工程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2003年起,我国建设主管部门规定,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必须由具有专业执业资格的项目建造师来担任,并逐步开始过渡。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项目建造师执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一方面,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想得到建造师资格证书的“热”度较高。 

    建造师在从事建筑施工行业职工眼里无疑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护身符”,呈现出相当热的现象:一是建造师的含金量大,从事管理人员一旦获取项目建造师证书,就可以在为企业作贡献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以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二是伴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对企业而言,可以破产倒闭,而对从事建筑行业的管理人来说,为了生活还得自找门路,今后建造师将会在整个施工行业里加以流动,可以不受地域、单位的限制,拥有建造师资格证书也是项目管理人员今后谋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依靠。所以考取项目建造师证书人数之多归根结底是缘于我国对项目建造师制度的推行与使用放到了相当高的地位,备受工程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管理人员队伍不断增加。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学历结构、专业层次的差别、年龄也都趋向了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可以说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事施工管理人员的比例会不断攀升,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国建造师报考人数不断增加、命题越来越难的重要原因。建造师的法律地位愈加显现。因为,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多少已与企业施工资质相挂钩,可以说,一个企业拥有建造师的多少,就可以衡量出一个施工企业规模大小、有无一定的经济实力、能否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等,所以建造师证书已经成为今后企业晋升的重要条件之一。项目建造师随着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其在企业和社会上的作用与地位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愈加突出。 

    建造师是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门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建设的招标方案中都会明确标识该工程必须有注册建造师来承建,而且项目一旦中标后,其投标时的项目建造师执业注册资格都要上缴到业主方加以保管,直到该项目的最终竣工验收,从施工开始到工程完结,这期间项目建造师证书都必须在工地现场使用,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就会影响到对项目建造师业绩考核。所以,要想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就得正视建造师的作用。 

    另一方面,建造师也遭遇“冷”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建造师获得多数是考试合格后注册的,但在施工企业实际工作中,有些项目建造师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实际组织工作能力较差,即缺乏实干、可操作的具体办法,从而在企业领导人眼里留下“建造师的水份大”、“中看不中用”、“瘸腿现象”严重的印象,这是由施工行业的特点所决定的:一是施工行业属于流动性强、室外高处作业多、危险性较大的行业。 

    二是目前施工企业原始资本积累较差,行业内的企业机械化装备率不高,导致一些新的施工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具的使用较差,势必造成多数施工企业职工劳动强度过大、劳动生产率低下,更有甚者,有的企业仍是搞“疲劳战术”、“人海战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不高,施工企业成为弱势群体、普遍存在着微利经营的现象。 

    三是建筑市场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建筑施工市场完全放开,同行业内部、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竞争激烈。建筑施工行业已经是完全、开放的市场,它与其它行业不同,所有的承建工程项目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关联性比较紧,再就是风险性比较高,有些工程即使中标了,但不一定都能赢利;有的工程表面上看起来能挣钱,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出现了亏损。 

    四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更加关注项目成本。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何科学管理,降低施工成本,增加赢利空间;第二是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前或按期完工。作为施工企业领导人,更加关注的是一线工程能够赢得多大的经济效益,能否在有效的时间内、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前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有的项目管理人员虽然有建造师资格证书,但有的却难以担任项目经理,不被重用;而有的项目经理完全能胜任,但却又考不出建造师资格证书,这种看似“冷待”建造师的现象也是不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