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环境设计理念的演变     

  以生态学的观点看待城市、建筑、环境已成为当代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由于高层建筑相对于低、多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高层建筑设计不能够停留在独立的自身完善的概念上,高层建筑的开敞空间、景观、轮廓线、历史、文化资源都是城市的生态元素。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在设计概念上的差异已不十分明显,绿化、树木等自然元素,也不再单纯地被列为外部空间的组成,而被广泛地引入到了建筑的内部空间之中,作为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组成的高层综合办公建筑的环境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应是围绕着环境设计而展开的系统工程,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开敞空间、公共空间、街道空间、车、人交通空间、体量、造型及动力供给、信息的收发等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设计要从整体环境出发,同时城市环境条件也为高层建筑提供了相应的限制和资源作为自身完善的系统,内部、外部的空间组成本身又应有明确的架构组织关系,使内、外空间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的原则      

  (一)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生态系统、文化传承等因素互相交织,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整体性原则要求以高层建筑底部空间为中介,建筑空间突破自身的封闭状态,积极介入城市环境系统,变为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复合的动态开放系统,其职能要素正突破建筑自身功能体系的范畴而越来越多地接纳原本属于城市的功能,从而使建筑与城市走向一体化。建筑空间中引入城市街道,中庭成为城市交通的集散枢纽,屋面成为城市广场,使建筑空间真正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建筑与城市相互联结、渗透。 

   (二)开放性  

  开放性原则要求适应现代化开放城市发展的趋势,将建筑的底部空间向社会开放,使其“公共化”,或将室内与半室内空间与城市空间结合,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供公众享用。这些大小不同、形态丰富、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既是某幢建筑的,也是属于城市的,每幢建筑的底部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并且与城市道路、人行天桥、街道花园等其它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形成连续通畅的城市空间环境,减少了堵塞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自由度,形成了富有活力与魅力的城市生活场所,并满足了人们对丰富多样性城市公共空间的需要。      

  (三)步行性  

  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的城市设计应将步行条件设计置于中心地位,机动交通应围绕步行交通考虑,通过集约化的交通组织,形成安全、舒适、宜人、连续的步行空间系统,系统由商店、娱乐场所、宾馆及居住单元构成,其中将充分设置人们能游憩的开放空间,以缓解现代城市空间的拥挤和嘈杂。在这个步行区域中人们更加亲密,公共交往和公共活动较多,从而营造了一个具有情感归属和情感认同的现代城市社区。同时,步行的实现可以减少车辆对能源和土地资源的需要,减少污染。     

  (四)文化性  

  高层建筑可以说是城市中最重要的城市插入体,每个设计都应是对现有城市文脉的尊重、认同与配合,从而使一个城市的秩序逐渐形成和完善,使居民保持对城市的认同感,从而增加城市的宜人性。对于高层建筑底部公共空间城市文化内涵的体现与传承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对传统街道尺度、居民活动模式与生活习惯的尊重与保持方面。如旧金山的波特曼酒店紧挨着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奥林匹克浪子俱乐部,波特曼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同时吸收了周围建筑的一些独特的品质:如色彩、材料、肌理、尺度和形式等,最终使酒店与特定场所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五)人本性  

  城市的本质就要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在现代城市中,街道因为汽车的介入成为交通的机器。钢铁和混凝土的发展使超大尺度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因而,现代城市设计开始关注城市和建筑对人的满足,人性化设计就是一种从人的需求着手的设计思想。人的需求在实质环境中,主要表现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即通常所说的建筑和城市的使用功能需求。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就是要建筑和城市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良好物理条件。人的心理需求有:安全、认知、愉悦、多层意义等几个方面。一个好的建筑的城市空间,应该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高层建筑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空间比例的设计,消解大体量的建筑主体对人心理的负面影响;其次,利用空间质感和色彩的变化,塑造舒适的、吸引人的空间环境;此外,精心设计庭院、屋顶花园等室外景观,并合理布置足够的、舒适和美观的并与整体空间效果匹配的室外设施。只有在每个细节的设计中都认真的考虑到人的需求,才能真正在钢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城市中创造出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

 三、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设计方法     

  (一)路面设计  

  路面不仅是高层建筑底部人流最频繁的活动空间,也是人们视觉上接触频率最高的界面,路面不仅能满足路面最基本的使用功能,而且还可以通过特殊的色彩、质感和构形加强路面的可识别性,以划分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对人流进行引导和疏散,给人以方向感和方位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底部空间交通的安全性能。路面的视觉效果使人们产生独特的激情感受,满足人们对美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营造温馨宜人的气氛,使高层建筑底部空间更具有人性化和情趣,吸引人们驻足进行各种公共活动,从而使底部空间成为人们喜爱的城市高质量生活空间。路面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铺装和搭配,注意以下要求:(1)通常以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材料为主,不同材料只在暗示空间的变化和提示不同区域的使用性质或创造视觉趣味时采用,并保证在铺装统一中多样;(2)铺地材料的运用应与其他水平界面要素统一协调,在统一中形成对比;(3)当铺地出现高低变化时,交接材料要变化,给人以明确提示。铺地与垂直界面上其他要素交接处最好以材料的变化来形成明确的过渡,较粗质的铺装材料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大面积使用的不同材料交接处,也应使用变化的材料以表示交接明确,交接材料要略高级一些。   

     (二)绿化设计  

  在现代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绿化的设计越来越重要,绿化的加入使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更加丰富。现代城市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中充满灰尘。通过绿化的合理布局,可以改善城市局部生态,形成宜人的小气候。例如在底部空间区域的边界,种植高大的乔木,可以挡风遮尘,过滤空气中的尘埃,隔绝城市中的噪音。大面积的草坪可以降低地面的辐射热、调节建筑周围的小气候。绿化可以引申出多种空间创造手法,例如分割、围合、遮掩、过渡等。绿化设计应根据高层建筑与其场地环境的不同状况选择不同的绿化形式与空间组合。例如,在城市交通繁忙闹市区的建筑,应种植高大的树木来遮声降噪,减少烟尘污染。对于要求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渗透的建筑,可以选择低矮的灌木种植成“绿墙”气柔化实墙造成的封闭隔离感。对于用地宽阔的建筑,可在其周围种植大面积的草坪,点缀一些有特色的建筑小品,形成一个宜人的室外空间。     

  (三)水体设计  

  高层建筑底部空间环境中的水体主要设置在公共人流聚集比较多的地方,由于水体具有天然的美感,因此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水体的设计与处理十分重要。水不仅仅能带给人感官上的美感,而且还有许多实际的功能,比如可以调节小气候,建筑物前的水池可以有效的降低周围气温并且增加空气湿度。另外喷水池还可以过滤空气,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除了物理上的功能外,在空间意义上,水体还可以用作区域的划分,可以拓宽空间,将有限的空间距离加大。水体还可以作为景点,成为区域中心,创造富于趣味的空间。在高层建筑底部城市空间中水体的形态有许多,主要包括:(1)静水。平静的水面可以把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反射街景与高层建筑本身,扩大视觉感受,它与环境小品、绿化等相结合,会更加有效果。(2)喷泉。喷泉会使空间更富有动感和中心感,并且可以和灯光、音响相结合,形成音乐喷泉。 (四)室外设施设计  

  城市空间设计中,适用的设施是设计的重点之一。室外设施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空间是否真正适用。高层建筑底部城市空间设计中为满足人们的各种活动需要,及一些辅助功能的需要,应合理的布置足够的座椅、桌凳、路灯、垃圾箱、电话亭、售货亭、廊、亭、花坛、交通标志和广告牌等。这些室外设施不仅具有确定的使用功能,而且通过艺术化的处理,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空间品质。在评价特定区域中公共环境的质量时必须把能否为人们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考虑。目前高层建筑底部城市环境,很少有集纳人们停歇座谈的设施,特别是在商业建筑中,疲劳的人们一般只能靠在墙边或树下。可坐的设施不仅是座椅,还可以是水池、花坛、雕塑、台阶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