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准备与检验


  1. 砌块选择:
    •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砌块类型,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等。确保砌块的强度、尺寸偏差等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 对砌块进行外观检查,不得有裂缝、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
  2. 水泥与砂:
    • 选用合格的水泥,确保其强度等级符合要求。
    • 砂应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值。对砂进行过筛处理,去除杂质。
  3. 拉结筋与预埋件:
    • 拉结筋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采用合格的钢筋,确保其直径、长度和间距符合规范。
    • 检查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是否准确。


二、基层处理


  1. 清理基层:
    • 将基层表面的杂物、灰尘、松散混凝土等清理干净。
    • 对于有高低不平的部位,进行凿毛或修补处理,确保基层平整。
  2. 浇水湿润:
    • 在砌筑前,对基层进行充分浇水湿润,使基层含水率达到适宜砌筑的状态。但不得有积水现象。


三、砌筑工艺


  1. 放线定位:
    • 根据设计图纸,在基层上放出墙体的轴线、边线和门窗洞口位置线。确保放线准确无误。
    • 用墨线或红铅笔将线标记清晰,以便施工时参照。
  2. 立皮数杆:
    • 在墙体的转角处、交接处及门窗洞口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上标明砌块的皮数、灰缝厚度及门窗洞口的高度等。
    • 确保皮数杆垂直、牢固,便于施工过程中查看。
  3. 砌筑顺序:
    • 一般采用 “三一” 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
    • 先砌两端的转角处,然后再砌中间部分。砌筑时应保证灰缝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4. 灰缝控制:
    • 灰缝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为 8 - 12mm。
    • 灰缝应横平竖直,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80%。采用勾缝工具对灰缝进行勾缝处理,使灰缝美观整齐。


四、构造措施


  1. 拉结筋设置:
    • 按设计要求在墙体中设置拉结筋,拉结筋应深入墙体一定长度,并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 拉结筋的间距、长度和直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2. 构造柱与圈梁:
    • 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构造柱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确保与墙体连接牢固。
    • 圈梁应在墙体砌到一定高度时浇筑,保证其位置准确、混凝土密实。
  3. 门窗洞口加强:
    • 门窗洞口两侧应设置混凝土预制块或实心砖,以便固定门窗框。
    • 洞口上方应设置过梁,过梁的长度和配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五、预留孔洞与管线安装


  1. 预留孔洞:
    • 根据设计要求,在墙体上预留孔洞,如配电箱、开关盒等。预留孔洞的位置应准确,尺寸应符合要求。
    • 对预留孔洞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杂物进入。
  2. 管线安装:
    • 在砌筑过程中,应配合水电安装工程进行管线敷设。管线应在墙体内暗敷,不得在墙面上开槽。
    • 当需要在墙面上开槽时,应采用机械开槽,不得随意剔凿墙体。开槽后应及时修补,保证墙体的完整性。


六、顶部处理


  1. 斜砌顶砖:
    • 墙体砌筑到顶部时,应采用斜砌顶砖的方法进行收口。顶砖应在墙体砌筑完成 7 天后进行砌筑。
    • 顶砖角度一般为 45 - 60 度,灰缝应饱满密实。
  2. 塞缝处理:
    • 在顶砖与梁底或板底之间的缝隙处,采用微膨胀砂浆进行塞缝处理。塞缝应饱满、密实,不得有裂缝。


七、质量检查


  1. 外观检查:
    • 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灰缝质量、门窗洞口尺寸等。外观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 对有缺陷的部位及时进行整改。
  2. 实测实量:
    • 采用靠尺、塞尺、卷尺等工具对墙体的垂直度、平整度、灰缝厚度等进行实测实量。实测数据应符合规范要求。
    • 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返工处理。


八、成品保护


  1. 砌筑完成后,应及时对墙体进行保护,防止碰撞、损坏。
    • 在墙体周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人员随意碰撞墙体。
    • 对门窗洞口等易受损坏的部位进行临时保护。
  2. 后续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墙体的保护,避免污染和损坏。
    • 在墙体上进行水电安装、装饰装修等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对墙体造成破坏。
    • 不得在墙体上随意钉钉子、吊挂重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