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司在施项目,从临建的基础,到桥梁的墩柱箱梁,再到站房的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内容占比较大,在2016年下半年全司不合格品统计中,混凝土工程的问题占比仅次于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预应力等隐蔽工程是结构的“筋骨” ,混凝土则不光是结构的“血肉”,拆模后更是结构的“面子”。
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结构物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可以见到拆模后混凝土存在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轻则影响美观,重则有损于结构物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及耐久性。
本次主要讲解的是:麻面气孔、蜂窝、露筋、孔洞、冷缝、缝隙夹层、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凹凸鼓胀。
1.麻面、气孔
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小凹坑,无钢筋外露。
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
2)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
3)模板接缝拼接不严,浇筑砼时缝隙漏浆。
4)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汽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5)拆模过早,使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浆黏在模板上,也会造成麻面。
混凝土构件表面上出现麻面现象,往往伴随着蜂窝现象。
预防: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性水泥等物。
2)浇筑砼前,应用清水湿润模板,不留积水,严密拼接模板缝隙。
3)脱模剂须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砼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砼均应振捣至汽泡派出为止
治理措施:
1、表面需要做装饰抹灰的,可不做处理。
2、表面不在做装饰的,应在麻面处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同规格的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使颜色一致。修补完后用草帘或草袋进行保湿养护。
2、蜂窝
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骨料计量错误;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浇筑砼时,下料不当或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漏振、离析;
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
5)结构构件截面较小,钢筋较密,使用的混凝土石子粒径过大,或混凝土塌落度过小,混凝土被卡住,造成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检查。
2)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塌落度应适宜。
3)混凝土下料高度如超过2m时,应设置串筒或溜槽。
4)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浇筑,浇筑层的厚度应符合要求。
5)模板拼缝应严密,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检查模板、支架、拼缝等情况。
6)如发现模板变形、走动或漏浆,应及时修复。
治理方法:
1)对于小蜂窝,用水冲洗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实抹平。
2)对于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颗粒,冲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3)较深的蜂窝,如清洗困难,可埋设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4)严禁未经项目管理人员确认,私自隐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