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天津卫”的变化不仅落在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也扎根在每一个天津市民的心里。
回顾这些成就,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要在短时间内对其有个整体了解,那么翻开天津城市规划的历史,是再直接不过的了。
天津因漕运和盐业星期遇难北运河和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金代末年,为保障中都及漕盐储运的安全,三岔河河口自此从单纯的漕运枢纽发展成为漕运与军事相结合的重镇,此后经过明清两代的建设,天津城市初具规模,逐步向南运河与海河一带发展。
鸦片战争爆发后,天津与1860年被迫开阜,西方列强趁机抢占土地,租借的划定,打破了城市的旧有格局,导入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1949年前近100年的时间,是天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奠定了城市的基本空间形态和发展方向,之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或多或少都受这一时期的影响。
近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主要是一个沿海和向东、部分以片状开发、整体呈带状生长的过程。从有形的城市空间和无形的组织形式入手,通过有重大意义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事件,把近代天津城市空间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变期):城市开埠引起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天津开埠以后航运中心转移,由此带来贸易中心转移,形成新、旧双商业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空间由东西向发展为沿海河城西北东南向延伸。
第二阶段(融合期):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在空间上分离,原双商业中心向单经济中心演变,“双核”结构形成,城市开始由混沌的空间形态分野出比较清晰的组织结构,同时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空间机理特征逐渐由“拼贴性”逐渐向“融合性”过渡。
第三阶段(发展期):最后一次变迁表现为“一城一港”的现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雏形的产生。塘沽新港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天津港历史上的第三个重要港区,使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跨越空间城区的局限,把塘沽片区逐步纳入城市发展的轨迹,天津开始形成完全开放的城市结构。
天津城市的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天津的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线绿化带以内的地区,现有人口420万人,面积371平方公里,包括和平区、河西区、南开区、河东区、河北区,红桥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西青区、北城区的部分新政区域,是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商贸服务中心,是反映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市建设最密集的地方。也是发挥对环渤海地域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地区,中心城区是滨海新区的依托,他们各有分工,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共同承担城市的综合职能。
天津市区空间布局按“一条扁担挑两头”而布局的,一轴是指武清新城,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构成的城市发展主轴,两带指由宁河、汉沽新城、滨海新区核心区、大港新城构成的东部滨海发展带和由蓟县新城、宝坻新城、中心城区、静海新城构成的西部城镇发展带。三区是指北部蓟县山地生态坏境和保护区,中部七里海和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南部团泊洼水库、北大港水库湿地等三个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