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温州市市政工程项目智能建造试点创建标准(试行)
为进一步深化智能建造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工程项目智能建造相关技术应用场景落地,我局对市政工程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创建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解,现将相关具体实施内容通知如下:
一、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类别及申报要求
(一)按实施智能建造场景内容不同,创建项目分为“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和“市级智能建造试点良好项目”两类。
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是完成全部智能建造技术要求的必选应用场景,且经济、技术评价效果达到预期效果的项目。市级智能建造试点良好项目是在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择优遴选的,经济、技术评价效果较好的项目。作为我市智能建造试点典型,市级智能建造试点良好项目可作为推荐申报省级、全国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的储备项目。
(二)由于市政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涉及的单位工程较多,几乎囊括了城市建设除房建的所有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含管廊)、给排水工程、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城市公共广场(公园工程)、景观绿化等。创建过程(周期)受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市政工程项目按工程全过程施工场景进行考核。截至2024年3月1日工程项目处于下部基础施工阶段以及3月1日后新开工建设的工程项目均可申报。市政工程项目申报要求参照房屋建筑工程申报要求。
二、温州市市政工程智能建造场景内容
温州市市政工程智能建造场景主要内容分四类,每类子项分“必选”和“可选”两类。“必选”项是创建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的基本项目,必须按要求全数实施(特殊项目或现场不具备应用场景的,在方案编制时须列出并注明,由专家方案评审时确定并经县、市两级部门确认),否则一票否决。“可选”项是创建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的加分项目。
市政智能建造场景分为四类。
第一类BIM技术应用场景,应符合下表要求:
BIM技术应用场景
序号 |
类别 |
子项内容 |
备注 |
1 |
基础应用 |
施工总平面布置 |
必选 |
2 |
施工阶段风险源安全教育 |
必选 |
|
3 |
施工阶段风险源模型展示 |
可选 |
|
4 |
综合管网矛盾碰撞搜重 |
可选 |
|
5 |
BIM平台 |
建立企业统一数据平台 |
可选 |
6 |
三维地质模型 |
根据地质报告生成三维地质模型模型 |
可选 |
7 |
实景模型 |
利用无人机斜摄摄影技术结合机载雷达扫描技术,获取的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 |
可选 |
8 |
施工调查 |
图纸审核、征拆工程量统计、原始地貌数据留存、临建工程选址优化 |
可选 |
9 |
可视化交底 |
三维施工动画、带有施工信息的BIM模型、二维码技术交底 |
可选 |
10 |
钢筋碰撞及不同专业碰撞检查 |
空间钢束与钢筋碰撞、不同专业的碰撞等问题系统性核查 |
可选 |
11 |
施工方案优化 |
施工模拟推演、施组工期计划优化、施工场地布置优化、设计变更策划 |
可选 |
12 |
管理可视化 |
已施工的结构物,模型自动高亮显示,直观了解施工进度 |
可选 |
13 |
工程量核算 |
土方量快速计算、混凝土量计算、钢筋量计算 |
可选 |
14 |
施工预算 |
基于BIM技术施工预算 |
可选 |
15 |
临时结构验算 |
通过BIM软件针临时设施开展参数化设计,快速完成支架方案,并自动生成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结构分析确保支架强度、刚度、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
可选 |
16 |
铺装排版 |
人行道面层铺装排版及优化 |
可选 |
17 |
钢筋模型 |
建立复杂节点的钢筋模型 |
可选 |
19 |
CIM基础平台 |
BIM模型融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 |
可选 |
20 |
交通仿真 |
BIM+交通仿真 |
可选 |
21 |
GIS应用 |
三维管线+GIS平台 |
可选 |
第二类建筑互联网+智慧工地应用场景,应符合下表要求:
建筑互联网+智慧工地应用场景
序号 |
类别 |
子项内容 |
备注 |
1 |
建筑互联网 |
智慧工地管理平台 |
必选 |
2 |
人员和设备管理 |
实名制考核 |
必选 |
人员和车辆定位与电子围栏 |
可选 |
||
人员监测系统 |
可选 |
||
3 |
材料管理 |
智能地磅 |
必选 |
油耗监控系统 |
可选 |
||
4 |
环境管理 |
噪声监测仪、扬尘监测仪、 气候识别仪、喷淋联动 |
必选 |
现场环境监测系统 |
可选 |
||
围挡智能喷淋系统 |
可选 |
||
隧道水幕降尘装置 |
可选 |
||
5 |
区域管理 |
摄像机 |
必选 |
无人机 |
可选 |
||
6 |
安全管理 |
深基坑监测、边坡监测 |
必选 |
高支模监测 、卸料平台监测 |
可选 |
||
7 |
资源管理 |
用电限流器 |
必选 |
智能电表、智能水表 |
可选 |
||
8 |
智慧消防 |
声光报警器 、光电感烟报警器 、温感报警器 |
可选 |
第三类智能仪器设备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专业机器人、智能设备和新型模板材料和普及版工程装备,应符合下表要求:
智能仪器设备应用场景一(通用类)
序号 |
类别 |
子项内容 |
备注 |
1 |
安全文明类 设备 |
智能安全警示牌 |
必选 |
2 |
智能安全警示小喇叭 |
必选 |
|
3 |
“雷地”管道探测仪 |
必选 |
|
4 |
AI摄像机 |
可选 |
|
智能安全帽 |
可选 |
||
5 |
智能安全带 |
可选 |
|
6 |
进出车辆自动喷淋冲洗设备 |
可选 |
|
7 |
测量仪器
|
红外线水平仪 |
必选 |
8 |
激光测距仪 |
必选 |
|
9 |
智能回弹仪 |
必选 |
|
10 |
土方测量无人机 |
可选 |
|
11 |
智能角尺、塞尺、靠尺 |
可选 |
|
12 |
振平尺 |
可选 |
|
13 |
顶管自动跟踪测绘系统 |
可选 |
|
14 |
工具类 |
电动扳手 |
必选 |
15 |
钢筋加工类 |
钢筋一体弯箍机 |
必选 |
16 |
数控钢筋弯曲机 |
可选 |
|
17 |
电动钢筋切断机 |
可选 |
|
18 |
全自动钢筋捆扎机 |
可选 |
|
19 |
数控剪切生产线 |
可选 |
|
20 |
焊接机器人 |
可选 |
|
数控套丝一体机 |
可选 |
||
21 |
钢筋笼加工 |
智能滚焊机 |
可选 |
22 |
混凝土工程 |
智能化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 |
必选 |
智能仪器设备应用场景二(专业类)
序号 |
类别 |
子项内容 |
备注 |
1 |
压实设备 |
智能压路机 |
必选 |
2 |
电动夯实机 |
可选 |
|
3 |
路面摊铺设备 |
水稳层摊铺机 |
必选 |
4 |
沥青智能摊铺机 |
可选 |
|
5 |
混凝土路面智能整平机 |
可选 |
|
6 |
侧石安装 |
专用机械安装 |
可选 |
7 |
板梁制作 设备 |
智能张拉设备 |
必选 |
8 |
智能压浆设备 |
必选 |
|
9 |
自动化养护设备 |
可选 |
|
10 |
桥梁制安 设备 |
高架桥施工梯笼 |
必选 |
11 |
智能挂篮 |
可选 |
|
12 |
墩台预制安装 |
可选 |
|
13 |
钢箱梁喷涂机器人 |
可选 |
|
14 |
龙门智能隔板焊接机器人 |
可选 |
|
15 |
轨道式焊接机器人 |
可选 |
|
16 |
座驾式抹平抹光机 |
可选 |
|
17 |
红外感应行程限位 |
可选 |
|
18 |
内滑槽供电技术 |
可选 |
|
19 |
排水管道 |
管道机器人检测设备 |
必选 |
20 |
顶管施工-声光报警气体 |
可选 |
|
21 |
泥水平衡顶管自控设备 |
可选 |
|
22 |
土压平衡顶管自控设备 |
可选 |
|
23 |
顶管施工-视频监控 |
可选 |
|
24 |
隧道设备 |
通风管机 |
必选 |
25 |
隧道监控设备 |
必选 |
|
26 |
隧道全自动掘进设备 |
可选 |
|
27 |
自动化掘进机 |
可选 |
|
28 |
地质雷达 |
可选 |
|
29 |
气腿式凿岩机 |
可选 |
|
30 |
管棚钻机 |
可选 |
|
31 |
红外探水仪 |
可选 |
|
32 |
超前预报设备 |
可选 |
|
33 |
地下管廊 |
上下隔仓一次性浇筑铝模 |
可选 |
第四类其他可选场景:属于可选项。企业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实现智能建造场景“能用尽用”,为鼓
励创新,项目有创新应用场景的,可加分并优先推荐创杯项目。
三、相关要求
(一)项目施工单位应在项目实施前编制智能建造专项施工方案,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明确实施场景、方式、时间、部位。方案编制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温州市市政行业协会提出申请,由协会牵头并从市智能建造专家库中邀请专家组织方案评审。方案通过评审后,在智能建造平台进行申报并向属地住建局报备。
(二)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过程指导和督查,在项目开工条件审查、过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质量安全评优评先等阶段同步核查项目智能建造技术落实情况。
(三)市智能建造专班在不同阶段将组织专家开展不定期督导,在项目智能建造场景完成后组织相关专家开展评价认定工作。
(四)2024年8月1日以后开工的市政工程项目中除因项目实际情况不具备落实智能建造要求的以外,申报“瓯江杯”的项目,必须符合“市级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要求,推荐“钱江杯”的项目,必须符合“市级智能建造试点良好项目”要求。8月1日前开工的项目,如能提供采用智能建造应用场景佐证材料的,在“瓯江杯”评审中予以适当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