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路桥工程 » 道路工程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1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3-04-2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606 KB
  • 资料分类:路桥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14p
一、隧道防排水原则及目的
   隧道工程防排水施工,按照“防、排、堵、截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施工措施,达到防水可靠、排水通畅、经济合理的目的。
二、洞口防排水
   2.1基本要求
   1、天沟、截水沟等的走向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对地面植被破坏最小、排水畅通的方案,并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先行修建。
   2、施工期间,对隧道周围的地表水采取有效的截水、排水、挡水和防洪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隧道内。
   3、隧道、明挖施工段与辅助坑道等排水系统与洞外排水系统的连接须保证水流通畅、有效,并应防止破坏地表环境。
   4、地表排水须防止地表径流对边坡、仰坡、结构基础的冲刷和淘蚀,保证洞门结构或相邻构筑物的稳定、安全。
   2.2洞口段防排水措施
   1、洞口段须有完整良好的排水系统,以确保边仰坡及隧道的安全。洞口有沟、渠通过时,采取引排和防渗、防冲淤措施,且洞门顶部设截水天沟,以形成完善的防排水系统。天沟设在距边、仰坡开挖边缘以外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得小于3‰,以免淤积,将地表汇水引入路基段截水沟或自然沟,严禁将地表水引入路基侧沟,禁止顺坡散流,冲刷,危害线路及农田房舍。
   2、洞门内外水沟按出洞后为下坡的双侧水沟布置,若出洞后为上坡,则在距离洞口2m处设一道截水沟,且洞外水沟采用2‰的反坡排水,以防止洞外水流入洞内。
   3、端墙顶水沟的排水孔孔径为40cm,也可采用净空尺寸为40×40cm的方形断面。
   4、端墙背后设置排水管网,管网采用外包土工布的打孔波纹管,横向采用HDP50单壁打孔波纹管,竖向采用HDPE107/93双壁打孔波纹管。排水沟在路基面高度处采用φ100PVC管排入侧沟;端墙后排水管要求设中孔,在土体中挖槽埋设,横竖排水管采用接头连接,外包土工布(每平米重量不小于400g),然后浇筑端墙结构混凝土;端墙后横向排水管以不小于3%的坡度倾向竖向排水管。
   5、挡翼墙身在路基面处及以上部分设置φ100PVC塑料排水管泄水孔,间隔2m梅花型布设。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口处设置反滤层,并在最低泄水孔下部设置混凝土隔水层。反滤层材料采用袋装砂夹卵砾石或土工合成材料,路基面处设置纵向排水管。
   6、结构外露部分表面刷涂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填土部分拱墙铺设EVA防水板。防水板铺设前在拱墙位置刷涂一层厚10~20mm的M10水泥砂浆保护层,防水板外施作30~5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后回填。防水板厚度≥1.5mm,幅宽≥2m,材料不得使用再生料。结构两侧防水板外侧墙脚填土范围内通长设置HDPE107/93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包土工布)一道。明洞结构在土石回填后,均铺设隔水层,隔水层优选粘土层,隔水层层厚50cm,粘土隔水层与边坡的搭接、防水层与边坡的搭接均须良好,接缝材料的延伸性要良好,以形成弹性连接,防止不均匀沉陷,造成拉剪破坏。
   7、隧道均设置中心水沟,为便于中心水沟排水,隧道洞口需要布置集水井。当采用墙式洞门时,集水井设在距洞口里程3m处;当采用斜切式洞门时,集水井设在隧线分界里程以外路基范围内;当桥隧相连,洞口外无法设置集水井时,应进行特殊设计。
   8、当洞口边仰坡设置骨架护坡防护时,斜切式洞门在平台上坡脚处设置水沟将水引拍至路基侧沟或自然沟;端墙式洞门在挡墙上部或挡墙侧的平台上设置挡水板降水并引至吊沟,翼墙侧引至墙顶沟槽。
   9、土质边仰坡开挖后,为降低水对边仰坡稳定性的影响,可设置仰斜排水孔。仰斜排水采用φ50排水孔,排水孔间距3×3m,排水孔长10m,仰斜角度15°,孔内插入φ50透水PVC管。
三、注浆防水
   3.1超前小导管预注浆
   超前小导管预注浆主要是通过小导管对隧道开挖周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满足开挖需要。。其注浆材料一般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等。
   小导管施工要求:
(1)、小导管安设采用钻孔打入法,即先按设计要求钻孔,钻孔直径比钢管直径大3-5mm,然后将小导管穿过钢架,用锤击或钻机顶入,顶入长度不小于钢管长度的90%,并用高压风将钢管内的砂石吹出。
(2)、小导管安设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及周围裂隙,必要时在小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射砼,以防止工作面坍塌。
(3)、隧道的开挖长度应小于小导管的注浆长度,预留部分作为下一次循环的止浆墙。
(4)、注浆前进行压水试验,检查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管路连接是否正确,为加快注浆速度和发挥设备效率,可采用群管注浆(每次3-5根)。
(5)、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终压力可结束注浆。
(6)、注浆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及注浆泵排浆量的变化,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管、跑浆、漏浆。做好注浆原始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