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所在区域地质由古生代晚期至新生代第三纪、第四世,分为东构造、海西~印支构造、燕山构造、喜山构造四个构造旋回,其中海西~印支构造为主要构造,区域属于粤桂隆起带,位于高要大断裂与宋桂大断裂之间,构造复杂,褶皱和断裂发育明显。
2.2、气象、地震和水文
2.2.1、气象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间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5℃,最高达36℃,最低6℃。年平均降雨量1610毫米。
2.2.2、地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所在区域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为0.1g。
2.2.3、水文
本路线地表水主要为沟渠水,流量较小,但大雨、暴雨期间地表水对路基边坡有一定的冲刷作用,线路两侧的河沟水,流量一般较小,水位及水量受大气降水量的影响较大。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受硫化工污染严重,含硫量高,不能用于混凝土搅拌。
2.3、主要指标
2.3.1、主要技术指标
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1+800,路线全长1800米,路线增长系数为1.092,平面设交点2处,平均每公里1.111个,平曲线最小半径781.194米,平曲线最小长度216.354米,平曲线全长579.854米,占路线总长32.214%。纵断面共设变坡点2个,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1.111次,最大纵坡1.867%。最短坡长260米/1处,最小凹型竖曲线半径10000米/1处,最小凸型竖曲线半径15000米/1处,竖曲线全长119.808米,占路线总长6.656%。其他有关技术指标详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沿线设中桥1座,圆管涵4道,盖板涵2道。
本标段含全线的路面、交通工程及绿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