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有一座隧道长1530m,路基长2870m,其中最高的挡墙是17米。
三、地形地貌
本标段处于“世界屋脊”著称的青藏高原原南东缘,地势海波较高,高山雪峰巍峨挺拔,大多数山脉海拔在4000m以上,较大的山脉有白茫雪山,路线走廊带最高点位白茫雪山垭口4300m,最低点位于线路终点通队水村沟底3200m,相对高差1100m。项目内区侵蚀切割剧烈,形成山高、坡陡、谷深的主要地形地貌形态。项目区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由于河流深切切割,地形极为复杂险峻,地势相对高差大多数在2000m以上,并且垂直方向上山地明显分为三带,海波3000m以下为河谷陡坡地带,植被稀疏,峡谷、悬崖绝壁发育;海拔3000~4000m之间地势变得较平缓一些,坡面较饱满,松散堆积物较厚;海拔4000m以上地带,地形复杂,由于古今冰川作用的结果,主要显示角锋林立,刃脊纵横的地形特征。
路线所经地段多属中高山与深切割河谷地区,地形起伏极大,冲沟发育,洪积扇、倒石堆、坡积堆、零星阶地等地貌特征明显。根据地貌特征及山岳分类,将项目区划分为构造剥蚀地貌、侵蚀堆积地貌两大类。
(1)构造剥蚀类型
构造剥蚀地貌广泛分布于项目区,以中高山亚形态地貌类型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m左右,最高海拔4323m。山体表层覆盖较厚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地层岩性主要由侏罗系砂岩夹泥灰岩,三叠系砂岩、板岩、页岩、安山玄武岩等,二叠系片岩及印支期花岗岩组成。海拔4000m以下植被较好,大部分被针叶林覆盖,4000m以上植被较差,主要是草甸。
(2)侵蚀堆积类型:
由于侵蚀切割强烈,项目区河谷发育,常呈“V”字形或“U”字形。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的砂砾卵石组成。
2.3、水文地质评价
项目区地下水相对丰富,沿线地下水露头较为普遍,出露标高3200~4300m从路线最低点到最高点都有出露,出露地层岩性包括了从二叠系到三叠系的砂岩、页岩、半夜、安山玄武岩及第四系碎石土在内的沿线出露大部分地层,最低涌水量4L/s,重点调查的11个泉水均常年涌水,不超过据访冬季涌水量会稍有降低。
相对丰富的地下水会导致路基土体强度的降低、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同时也可能路基冻胀破坏及形成涏流水,因而路基防水截排水显得非常重要。
冲洪积层孔隙水对挡墙、桥梁基础开挖有影响,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采取防、排水措施。
2.4、地质条件
所处地面新黄土及强风化岩,最大厚度为7米。基顶覆岩厚度为0~18米,节理较发育,有明显裂隙,抗压强度在60~80MPa左右,岩层产状平缓稳定,节理、裂隙发育,无地下水等不良地质情况;基底持力层为完整连续的弱风化石灰岩,抗压强度在80~100MPa左右;岩体自然稳定坡角线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