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井施工方案(工作井、接收井)
本标段施工的滨纬一路延伸段工作井有W75、W77、W79、W81、W83、W85、W87,接收井有W76、W78、W80、W82、W84、W86、W88。滨经一路工作井有W106、W108、W110、W112、W114、W116、W118、W120、W122、W124、W126、W128、W130、W132、W134,接收井有W105、W107、W109、W111、W113、W115、W117、W119、W121、W123、W125、W127、W129、W131、W133、W135;工作井和接收井均采用沉井施工。
沉井分两节制作,一次下沉。第一节制作到刃脚以上20CM处,第二节制作到顶。待顶管施工完成后再进行顶板的施工。
(一)沉井施工准备
1、沉井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包括
(1)工程用地、现场地形、地貌、交通运输等情况;
(2)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及排水条件;
(3)在沉井的施工及排水影响范围内的原有地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及管线的位置、标高、结构形式等;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
(5)气象资料。
2、施工前做好放线和测量工作
(1)由建设单位组织勘测和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放线与测量交底,将测量和位置控制桩、水准点等交给施工单位有关人员。
(2)施工人员根据勘测设计人员提供的水准点,在施工现场引测,设置临时水准点。
(3)施工人员根据有关单位提供的方向、位置控制桩、设置沉井轴线及中心位置控制桩。
(4)设置沉降观测点,该观测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干扰和影响视线的地方。
(二)沉井制作
1、基坑
基坑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中的坐标确定,按照沉井轴线控制桩和中心桩,在地面上放沉井基坑。基坑底的平面尺寸比刃脚外壁每侧各大1.0—2.0m;根据土质及施工需要确定基坑边坡;基坑底部四周应挖设断面不小于30×30(cm)的排水沟,并接入基坑内的集水井中,集水井至少应比集水沟深50cm,用排水泵将集水井内的水排到远离基坑以外处,集水井内经常保持最低水位,直到集水井废除时止。基坑开挖的深度,根据土质、地下水位、现场施工条件而,一般为1.5M。基坑挖出的土运出沉井施工场地。
2、砂垫层制作
砂垫层厚度取60CM,宽按素砼垫层宽向外略挑出30CM,并用基底层构成1:1 坡度,砂垫层需采用颗粒级配良好的中砂。砂垫层摊铺需分二层,为30CM,30CM.。每层摊铺完毕后,及时采用平板式振动器进行拖拉直至该砂垫层的密实度达到98%以上为止。
3、素砼垫层铺设
素砼垫层厚16CM,宽按刃脚宽的两边各挑出30CM。
素砼垫层采用C15混凝土,施工中需振捣密实,垫层表面应保持平整,平整度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
4、分节制作
沉井采用两次制作一次下沉的方法进行施工,第一节制作到刃脚上方20CM处,第二节制作到顶。
沉井制作质量标准:
断面尺寸:长、宽大 ±0.5%,且不大于100MM
井壁厚度: ±15MM
井壁隔墙垂直度: 1%
预埋件预留孔位移: ±20MM
5、钢筋加工
钢筋进场需有原材料质保单,并按规范及批量进行原材料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钢筋的弯配和绑扎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定进行,钢筋直径≤Φ16者,采用绑扎接头;接头在受压区内按50%交叉错开,在受拉区内接头按25%交叉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30d或500MM。钢筋直径大于Φ16者采用人工电弧焊焊接。单边焊接长度不小于10d,电焊接头在受拉区还按50%交叉错开,即在同一断面内接头不应超过50%。
在板或壁上开洞当边长或孔径小于300MM时,钢筋应绕过,当大于300MM时,被截断钢筋应在预留孔口加固筋焊牢,现场绑扎共外墙板钢筋应先立好内模板后再进行。刃脚踏面部衬垫3CM砼垫块。钢筋保护层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钢筋绑扎主要质量控制
受力钢筋间距→±10MM
受力钢筋排距→±5MM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MM
焊接预埋件中心线位置→3MM
水平高差→±3MM
受力钢筋保护层(梁、柱)→±5MM
板、墙→±3MM
6、脚手架施工
沉井制作首先需要搭设脚手架,脚手架选用Φ48钢管扣件式结构。外脚手架坚管均座落在井基坑内,坚管下端应设置靴脚或铺垫木板,扩大在基础上的接触面积。脚手架分多层搭设,层高约1.5—1.8M,顶层底面走道板低于砼浇捣面约0.5M,并配有防护栏,栏杆高度约1.1M。
为了让施工人员上下脚手架方便起见,内脚手架可按井内每个区格搭设简易倾斜走道或扶梯;外脚手架设置倾斜角度为30°--40°的走道;走道踏脚面设有滑条,所有走道和扶梯均有护栏。为了确保外脚手架整体稳定,在垂直井壁方向设置斜撑。
在沉井第一次制作时搭设两层外脚手架后,随着第二次沉井制作逐层加高。斜撑仍然需要设置。外脚手架与砼井壁之间保留0.4M距离,便于模板,扣件式钢管等安装之用。外脚手架与模板脱离分开。
内脚手架在对砼井壁模板起到固定作用的部分,应增设剪刀撑组成几何不变体系防止模板走动等不良情况。
脚手架拆除之前应完成模板拆除、砼外露面处理、喷涂测量标志、搭设沉井内外扶梯等准备工作。拆卸扣件钢管脚步手架顺序是自上而下逐层拆卸。钢管、五金扣件等分类堆放,防止日晒雨淋后造成锈蚀浪费。
7、井壁模板采用复合三夹模板,内外模用Φ12MM—Φ16MM对拉螺栓固定。因有抗渗要求,在螺栓中间设止水板。
浇筑砼之前应对模板进行质量验收,检查时应按图纸仔细核对控制尺寸和模板的垂直度和平整度,施工和设计布置的预埋件,预留孔安放位置准确,固定可靠;对较大的孔洞底部增设助捣孔,便于捣实孔底砼。
8、浇筑砼
混凝土浇筑采用商品砼,零星砼采用自拌。如垫层、封洞门。浇筑时分层浇捣,砼分层浇捣厚度每层不得大于0.5米。以保证在砼初凝时间内完成一层砼的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按30CM平面有效直径布置振捣。
混凝土从开始搅拌之时起,浇注时限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
在整个浇注过程中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分层灌筑,不允许将混凝土顺着倾斜表面直接滑下或流向其最终浇捣位置。
从高处倾落混凝土时,其卸落高度不应超过2M,若超过节M时,应采用滑槽、导管、串筒内要装有减速装置,以防混凝土分离。
混凝土分层捣固时,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一整体,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振捣器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或预埋件。
混凝土浇筑前在井的四角模板上设置沉降观测点,以便及时发现沉井在浇捣过程中由于自重重造成的不均匀沉降,采取措施,指导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部位及顺序,及时罅在浇筑过程中沉井造成的偏差,影响质量。
混凝土浇筑时,选用有施工经验的人员担任组长,指导砼的振捣。井上有专人负责安全质量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9、拆模
一般在砼浇捣完成经湿润养护到一定温后(视当时气温而定),可放松沉井墙身的拉条螺栓,拆卸钢模板和扣件式钢管。操作顺序是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拆卸模板和扣件式钢管。注意拆除钢模时,不要用力敲打或将新浇筑的砼表面碰伤。模板拆除后及时在M14螺栓根部将砼表面凿成半径7CM的凹坑,然后割除拉条螺栓,用防水砂浆二次补坑,并涂防水材料两度。对于较大孔洞口悬空部分的砼底模应按要求,当砼强度达到一定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拆除后的钢模板、钢管脚手、五金配件,应及时清理,堆放整齐,对弯曲变形的钢模要及时整理。
模板拆除后在井的四角喷涂测量水准标志,在井的顶端处喷涂测量沉井位移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