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路线起点设××××村附近,从原有的××公路K10+652处岔出,路线往东南方向布设,于K0+652处和××生活区公路平面交叉后随即穿过×××村,K1+750处与××至××公路相交,并于K1+750接上××至××二级公路。路线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1+750,全长1.75公里;本段工程本次分二个标段,其中第二标段为×××至××,起点桩号为K1+000,终点桩号K1+750,长0.75公里。
主要技术标准:
本段工程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40km/h。
设计荷载为汽车—20,挂—100,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小桥涵为1/50
路基宽度:路基宽度30m,机动车道2×9.0米,绿化带3.0×2米,人行道3.0×2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R—100米,极限最小半径R—60米
纵坡:最大纵坡7%
主要工程数量:
本标段共有路基挖土方15778立方米、挖石方12510立方米,利用土方12328立方米,利用石方4932立方米,废石方4128立方米;厚20cm水泥混凝土碎石基层7002平方米,厚8cm水泥混凝土碎石基层4186平方米,厚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7370平方米,厚24cm水泥砼路面6633平方米;涵洞1道;13m小桥1座,交通标志2个;铺草皮2136平方米,种植树300棵。7.5#浆砌护脚490.7m3。
1.2自然条件
1.2.1地形、地貌
本段路线地形属东南沿海平丘区,属于新华夏长乐—南澳断裂带段,区域地层由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岗岩和部分第四纪沉积物组成。沿线的地貌类型多为丘陵和滨海平地,广泛覆盖有残积—坡积层,岩性主要亚砂土、亚粘土,多呈浅红色。
1.2.2水文、气象
路线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9.6℃,多年平均降水量1240.9mm,年最多降水量1966.4mm,多年平均风速7.15m/s,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6%。
1.2.3地震
地区地震烈度为7度。
1.2.4交通
该工程为改建工程,大宗外购材料采用汽车运输,其他地材依靠乡村道路。
1.2.5水、电
1、水
生产、生活用水可利用沿线水源。
2、电
利用当地电网,并准备1台50KW的发电机。
1.2.6临时用房
项目经理部用房采用租用;路基队营地租用民房;路面队营地、桥涵队营地预制场及拌和场搭设部分临时用房。用地面积共2400m2。
1.2.7筑路材料
筑路材料就地购买。
1.2.8弃土场
弃土场设在K1+030处。占地面积8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