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工程范围
本项目为改建铁路达成线扩能改造工程站后工程施工。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东起三汇镇,西至成都市,是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通道之一沪汉蓉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汇镇(不含)(襄渝线里程DK629+900)至遂宁(含)(ZDⅡK194+600)段既有线改建及增建二线工程,正线全长188.651km。遂宁(不含)(ZDⅡK194+600)至石板滩(不含)(DIK320+300)段新建二线工程,正线全长119.713km。
施工范围为改建铁路达成线扩能改造的通信、信号、电力及电气化、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工程施工。
本标段为站后施工1标。
主要施工范围:三汇镇(不含)襄渝线里程DK629+900至DK72+354(营山至蓬安)。
主要工程内容:有线、无线通信,信号,电力(含隧道照明及通风),电力牵引供电,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车辆)等站后工程及相应的大临及过渡工程。
1.1.2 主要工程内容及技术条件
1.1.2.1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施工内容:达州通信站~三汇镇新设GYTA5320B1光缆1条,采用直埋方式与襄渝线该段新设光缆同沟敷设;三汇镇~DK72+354新设GYTA5320B1光缆和HEYFLT234×4×0.9+5×2×0.7低频对称电缆各1条,光电缆采用直埋方式同沟敷设于路基专业预留的预开挖地段;到牵变所、地区等GYTA534B1光缆工程;土溪、小桥、营山站场通信线路;达州通信站、三汇镇、土溪、信号中继站(1#)、小桥、营山通信设备安装;营山TMIS线路及设备工程;标段内各车站及区间无线通信设备安装工程;相关通信设备的过渡、搬迁等。
本线为改建铁路达州至成都线扩能改造工程,长途光传输系统采用SDH 2.5Gb/s;沿线各站及中继站设置SDH 622Mb/s ADM接入网传输层系统设备。
接入网接入层设备:沿线各站及中继站设置接入网网络单元NU设备,在牵变所及分区所设置接入网网络单元NU设备(包括PDH及电源设备)。
铁路专用通信:新设数字调度专用通信系统,构成列车调度通信、客货调度通信、电力调度通信网,同时满足区间电话、站间行车、站场通信需要。营山设置TMIS设备与达成公司TMIS分中心构成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通信线路:达州通信站至三汇镇新设GYTA5320B1长途光缆1条;三汇镇~DK72+354新设GYTA5320B1长途光缆和HEYFLT234×4×0.9+5×2×0.7低频对称电缆各1条;沿线牵变所等敷设GYTA534B1区段光缆构成光线路网。
全线新设C制式同异频单工无线列调系统,采用车站设备及区间中继台构成无线通信网,满足无线列调通信、车次号、CTC调度命令的传输需要,系统功能和场强覆盖应符合铁道部有关标准和规定。
1.1.2.2 信号工程
信号工程施工内容:本标段信号施工范围为三汇镇(不含)至营山与蓬安的区间中点,约71km增建二线的自动闭塞安装工程,土溪、小桥和营山3个车站微机联锁安装工程,CTC及微机监测设备安装工程,列车超速防护设备(地面点式设备)安装工程。其中既有的八庙车站关闭改为中继站。
行车指挥设备:新建3站CTC行车指挥系统并联网;路局调度所总机设备利用既有遂渝总机扩容改造,新设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和计算机监测系统采用不同的通信通道。
闭塞设备:闭塞设备采用UM系列无绝缘双线自动闭塞,根据区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不超过15km的要求,长大区间增设中继站,利用关闭的既有车站(八庙)机械室作为中继站机械室。
列车超速防护:列车车载设备具有通用机车信号与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的功能,满足不同地面信号制式的防护要求。实现不同地面信号制式区段自动转换全程控车。地面设备全线采用UM系列无绝缘轨道电路+点式设备构成列控地面设备,同时保留地面通过信号机。
联锁设备:本线设计全部采用计算机联锁;各站(场)轨道电路采用97型25Hz相敏轨道电路。信号电源屏均采用高可靠性智能化综合电源屏。站内电码化按ZPW-2000设计,正线接发车进路预叠加,侧线股道占用叠加方式设计,发码设备与接近区段设备一致;各站正线上60Kg/m 12号(及以上)、50 Kg/m 12号AT道岔采用电液转辙机,其余道岔采用电动转辙机;室外信号干线电缆原则上采用综合扭绞铝护套信号电缆。用于无绝缘自动闭塞轨道电路信号电缆及站内电码化设备的电缆,必须采用SPT铁路数字信号电缆,并按送、受端分开成对备用,其余分支电缆均采用综合扭绞综合护套信号电缆。
本线各站按“TJW-2000”新标准配置计算机监测系统,并联网至相关电务段、车间、工区,具备环境监测功能,预留道岔缺口表示电缆条件的设计方案。
结合本线一次铺设无缝线路,站内正线采用胶结绝缘方式。
1.1.2.3 电力工程
改扩建营山10kV配电所,设置贯通线调压系统、变电所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
沿三汇镇至~DK72+354新建线路新建1条10kV一级负荷电力贯通线,导线截面为50mm2。在无10kV配电所的车站,设置10kV贯通线户外负荷开关,纳入远动监控范畴。
根据扩能改造方案及电气化等有关专业要求,对既有车站高低压电力设施进行改造。为保证信号设备用电,各车站均设置信号变台及信号双电源监控设备。
三汇镇至~DK72+354改建既有线并增建二线区段内,漏米垭隧道、新万山寺隧道设固定式照明设施,其余隧道在每个综合工务工区配备1套移动式照明设备。
1.1.2.4 电气化工程
电气化工程施工内容:新建八庙1座牵引变电所和和两座分区所;新建接触网197.942条公里。
全线接触网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结构高度为1400mm。三汇镇(不含)~DK72+354接触网悬挂高度采用6000mm。
站场中心锚结采用防窜不防断形式,区间中心锚结采用防窜防断形式。回流线采用架空方式。
正线接触线采用CTSH-120mm2导线(银铜合金线),张力15kN,承力索采用JTMH-95 mm2(铜合金绞线),张力15kN。站线接触线采用CTSH-85 mm2导线(银铜合金线),张力8.5kN,承力索采用JTMH-70 mm2(铜合金绞线),张力15kN。架空回流线和供电线线材采用LBGLJ-185/10,架空地线线材采用LBGLJ-50/8。
全线按重污区考虑,接触网绝缘泄露距离不小于1200mm。
全线新建桥梁、隧道及净空较高的既有隧道和跨线建筑物均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方式。
本线采用带中性段的锚段关节式过分相装置取代器件式电分相,分相处设置一处联络隔离开关。
本线采用稳定性好的平腕臂支持方式,正线采用载流整体吊弦、限位定位器。
改变运行方式的开关设备纳入远动。
区间正线新建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为杯型基础。杯型基础已由站前施工在路基施工时一并制作。
1.1.2.5 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工程
本标段在土溪、小桥均设有红外轴温探测站,由于站场改扩建,引起土溪、小桥的既有探测设备搬迁,本标段搬迁既有探测设备4套,同时既有探测设备均增加智能车号跟踪装置及作防电气干扰处理。
本标段内红外线轴温探测站的轴温信息均传输至成都铁路局车辆安全监控中心。
1.1.3 施工条件
1.1.3.1 地理、地质
本标段位于川中丘陵区,地面高程一般300~500m,相对高20~50m。出露的地层以中生界红色泥岩、砂岩为主,其次是各类成因的第四系堆积层。沿线多为泥岩夹砂岩,地表覆土薄,沿线地表水、地下水不发育。第四系土层及浅层岩中的地下水,一般为低矿、弱酸至弱碱性淡水。
沿线不良地质,以泥岩的风化剥落为主,局部有滑坡、危岩落石、岩堆、河岸坍塌发生。沿线的特殊岩土主要包括软土、松软土和膨胀土。
1.1.3.2 气象
沿线位于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7.41℃,最高气温42℃,最低气温-5℃,最大冻结深度0.2m,年平均降水量950~1175mm,年最大降水量1400~1600mm,每年6~9月为雨季,集中全年降水量的70~75%。常年多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极大风速24m/s。
1.1.3.3 线路改建情况
三汇镇(不含)至遂宁(含)增建二线并改建既有线,客货共线,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160km/h,三汇镇出站端、南充东(不含)至南充(含)、遂宁站保留限速路段(点),最小曲线半径450m。其余地段曲线半径不小于2800m,两线线间距不小于4.4m。
本段增建二线引入土溪、小桥、营山站,小桥、营山第二线在既有线右侧引入。
1.1.4 工程施工特点
本标段为达成线增建二线站后工程,既有站场及线路变化大、过渡工程多;站前站后同期施工,施工干扰大;站后工程施工进度受铺架施工的制约;既有线施工有确保运营及施工安全的双重压力;部分地段公路离铁路线路位置较远,交通不便。
接触网施工必须采用轨道机械如轨道吊、电气化安装作业车、放线车、轨道平板车等,既有线必须“要点”施工,既有线行车受的影响较大,新建线条件下,必须待轨道铺好后轨道机械才能进场施工,因而受路基、铺架等专业的施工进度的制约。
对有不良地质的地点,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室外设备安装需要根据铺架情况合理安排,紧跟铺架方向进行施工。
1.2 总体施工安排
本技术投标书,根据施工设计文件及标段内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操作性强为原则,通过严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过程控制,确保快速、优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施工任务。
建立施工项目部,对本工程实行一级管理。选派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及专业化施工队伍上场,组织精干高效的项目部,各施工队相对独立、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实行标准化施工。
选择与本工程相适应的施工机具及先进的仪器仪表,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紧密结合施工特点,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科技含量。
建立以项目部为核心的安全、质量和工期保证组织领导机构和保证体系,确立安全质量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强化管理,全面推行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建设,应用网络技术确保满足阶段工期和总工期要求。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及施工环保 “三同时”的原则,重视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重视对既有及已完工程的保护,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及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组织均衡施工,抓重点、保整体,严把工程质量关,在进度安排上,运用网络计划统筹安排施工进度,科学安排冬季及夜间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优先保证重点工程和关键工序,充分利用有效作业时间,减少既有线干扰及气候环境对施工的影响,保证分项工程施工协调一致,全部按期完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铁道部的质量方针、政策,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履行《合同条款》及承诺,保证本标段所有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和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在工程质量上制订严密可靠的保证措施及创优规划,建立专职质检机构,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负责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和创优规划的实现,确保全优工程,并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保证体系,建立专职安全检查机构,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劳动保护,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各项规定,遵守安全承诺,确保既有线施工行车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