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隧道土建工程(A标段)位于广州市的东南部,隧道线路呈南北走向。本工程的起讫里程为SK0+265~SK0+817,全长552m,包括214m的沉管段和338m的北端岸上段,主要位于官洲河北岸生物岛一侧,岛目前内尚未进行系统开发,岛上没有市政管线。隧道所处的官洲河受季节影响明显。
4.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4.2.1 工程地质
生物岛位于广州海珠区东南部珠江河心,是一个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椭圆形小岛。地貌上属珠江三角洲海冲积平原、低丘地貌。根据钻探揭露,场地上部第四系(Q)土层,按其工程特征、成因类型和沉积层序可分为人工填土层(Qme)、坡积土层(Qdl)、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残积土层(Qel);下伏基岩为下古生界变质混合岩。
4.2.2 水文地质
⑴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地下水类型
按地下水赋存方式来划分,本工程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坡积层和砂层孔隙潜水,另一种为赋存于基岩裂隙承压水。按地下水含水层介质不同,主要含水地层为<3-2>层孔隙含水层及混合岩基岩裂隙含水层。
⑵ 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本工程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其中大气降雨是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每年4~9月份是地下水的补给期,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消耗期和排泄期。根据本路段的岩土层特征及地表水的分布特征分析,本路段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和官洲河水的渗透补给为主。其中第四系孔隙水,属浅循环地下水,与官洲河河水水力联系明显,地下水位受涨落潮影响上下波动,天然水力坡度不大;基岩裂隙水以垂直循环为主,径流途径不大。排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江水低潮时向江河排泄,另外主要以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方式排泄。
⑶ 地下水的富水性
本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冲积<3-2>层粉细层砂孔隙类潜水,其次为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承压水。砂层普遍呈松散状,透水性较强,但分布范围较局限,富水性有限;基岩中裂隙发育部位,透水性一般,具承压裂隙水,富水性有限,透水性差,富水性弱,为弱透水层或相对隔水层。本工程区域内地下水富水性贫乏到一般。
4.3 设计概况
4.3.1 围护桩设计
本工程围护结构采用桩锚支护、锚杆格梁+喷锚支护、喷锚支护等支护方式。桩锚支护组成方式为: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分别为φ1000@1200或φ1200@1400,桩顶设冠梁,冠梁下部每间隔2m加设腰梁,桩间采用旋喷桩挡土、止水,再加设预应力锚索。场地放坡开挖到8.3m平台后,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混凝土等级C30,钢筋为HPB235,HRB335,混凝土保护层70mm。采用桩锚支护的有以下的几区:
支护8区(SK0+265~SK0+287,20),长度为23.7m,钻孔桩为Ф1200@1400,桩身长为25m,伸入到砂质粘土层。在钻孔桩外侧采用长19m的Ф800旋喷桩止水。
支护9区(SK0+287.20~SK0+310),长度为24.3m,钻孔桩为Ф1200@1400,桩身长为19m,伸入到全风化混合岩层。在钻孔桩外侧采用长14m的Ф800旋喷桩止水。
支护15区(SK0+330~SK0+480),长度为158.5m,钻孔桩为Ф1000@1200,桩身长为17m,伸入到全风化混合岩层。在钻孔桩外侧采用长13m的Ф800旋喷桩止水。
支护19区(SK0+570),长度为16.8m,左右对称,共计33.6m,钻孔桩为Ф1000@1200,桩身长为24m,伸入到强风化混合岩层。
4.3.2 抗拔桩设计
本标段内分布有A类和B类两种类型的抗拔桩。A类抗拔桩分布在SK0+285~SK0+330之间,共75根;B类抗拔桩分布在SK0+265~SK0+285和SK0+330~SK0+344.1之间,共52根。抗拨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直径800mm,混凝土等级C30 S8,钢筋为HPB235,HRB335,混凝土保护层70mm。
拨桩施工从地面开始钻孔,钢筋笼和桩混凝土施工只施工到结构底部标高位置,上部留空。桩底部设置扩大端头以加强桩的抗拔能力,扩大端头部分长度为从桩底向上1.8m范围,单根桩扩大部分混凝土体积为1.788m3,桩底部地层全部为〈7〉地层。
§5 施工总体布署
5.1 场地布置
5.1.1 施工场地布置原则
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市容与环境保护,尽量减少扰民;其它设施布置安全、经济、合理、实用;生活、生产设施尽量分离;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
5.1.2 施工场地布置
现场机具、材料堆放场主要考虑管段主体施工时钢筋堆放及加工场,进行砼硬化。支护15区、支护9区、支护8区和抗拔桩的钢筋笼在围护结构施工时的钢筋笼加工平台上加工,支护19区的钢筋笼在连续墙钢筋笼的平台上加工。根据施工区段划分,每一区段设个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池、废浆池体积为每个50m3,泥浆沟及循环槽规格为0.4×0.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