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大道三期工程位于温州市南部,西起**镇,东至**镇(现**环岛附近),全长
16900 米,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快速路框架系统“二横六纵”中东西走向的一
横,是近期实施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东移西拓,南联北接”跨越外溢型发展的关键项
目,是连接温州市新行政中心、飞机场、洞头片区的主要通道,也是温州市机场进入
市区的景观通道。
1.2 地形地貌
本合同段所在区域为大罗山北侧分支,属浙东沿海低山丘陵与冲海积平原交接
区。区内最高山体海拔为200 余米,平原最低海拔3 米左右,相对高差约为200 米,
呈南高北低。
勘察区地貌可分为剥蚀残积带、山麓沟谷堆积带三个单元。地形一般切割不深,
外形舒缓,顶浑圆,山顶多为直线坡或起伏不大的复合坡。残坡积层较厚,植被较发
育。
1.3 地质地震
本合同段位于镇海-温州大断裂带的东南侧,乐清-平阳沿海基底隆起带瑞安断龙
的北缘。区内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断裂走向多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主
要出露上侏罗纪酸性火山碎屑岩类。
(1)地层岩性
本合同段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上侏罗纪高坞组熔结凝灰岩。分述如下:
①第四系
本区第四系地层主要以海积、湖海积、冲海积、冲洪积沉积层为主,自上而下:
表层为灰黄、黄褐色粘土与亚粘土,局部分布有冲洪积的砾砂、中粗砂与砂混粘性
土。
上部为海相的淤泥,淤泥质粘土,夹有砂层,平原区厚度较大,最大可达40~60
米,近山前渐薄式尖灭缺失。下部为湖海相的粘土,粉质粘土及冲洪积相的砂、砾、
卵石层,厚度变化较大。底部为坡洪积成因的碎石土,厚度变化较大。
此外,在低山丘陵山坡上,尚有残坡积含碎石亚粘土,厚度变化较大。
②上侏罗纪高坞组熔结凝灰岩
本区出露的基岩单一,为上侏罗纪高坞组熔岩凝灰岩(J3g)。由酸性火山碎屑熔结
成岩,块状、巨厚状,未见沉积夹层。工程地质条件好,未风化岩石力学强度大,属硬质岩。
(2)区域构造
本区属华南褶皱系浙东褶皱带,位于温州-临海拗陷的东南部,温州-泰顺断拗和
黄岩-象山断拗之间。以脆性断裂为主,褶皱不明显。温州-镇海大断裂(NNE 向,断裂
带宽约5~10km)位于勘察区西侧,温州-丽水北西向大断裂位于勘察区北侧,他们形成
于燕山晚期。受大断裂的影响,区内北东、北西向次生断裂构造发育,并伴有南北
向、东西向的三、四级断裂带,造成隧道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对隧道围岩的完整性及
施工有一定影响。
(3)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本合同段内软土分布较广,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性差,压缩性
高,强度低等特点,其厚度较大,对公路的影响较大。一般会引起侧向路堤滑移、差
异沉降,沉降量大,时间长,地基失移等问题。
(4)地震
根据地震区划分带,本地区属东南沿海二级地震区,地震强度和频率较弱,远场
地震波影响是本地区主要震害特征之一,接近三级地震区。核定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
为6 级区域,按国际GB11-89 规范要求,构筑物均按7 级抗震设防。
1.4 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区域小溪河沟发育,水量随季节变化,雨季水位猛涨,水流急,枯水期水量小乃
至干涸。地下水不发育,主要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
水赋水岩组主要为含碎石粘性土和含粘性土碎石,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流向受地
形条件控制,以侧向排泄为主,经沟谷流入平原区,部分下渗补充基岩裂隙水;基岩
裂隙水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含水量不均一,总体较贫乏,沟谷及断裂
带内水量稍丰,流向受地形控制,以侧向排泄为主。
温州地处中亚热带,南邻近海区域,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到西南群山环列,对
冬季寒流有遏制作用,东部大面积海洋水体调节气温,形成一个温暖湿润、雨水充
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的自然环境。
(1)温度、湿度
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4.5℃,年平均最高气
温21.9℃,年平均最低气温14.8℃。年平均无霜期269.2 天,年平均日照数41%,年
平均相对湿度82%。
(2)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1735mm,多集中在5、6 月梅雨期和7-9 月台风期。
(3)风况
全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夏秋之间受台风侵袭,登陆时瞬间
风力为8~12 级,平均风速21m/s,定时最大风速36m/s。
1.5 工程施工环境
1.5.1 交通运输
本标段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根据现场调查,本标段离既有地方道路较近,仅需
新建至隧道进口的便道,交通运输较为方便。
1.5.2 当地资源
本标段砂石料较为丰富。沿线块片石、碎石料源较丰富,可就近从业主、设计或
监理单位指定的石料场购买或自办石场开采,汽车运到施工现场,或采用经监理工程
师同意挑选合格的开挖石方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