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涵洞施工技术
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和施工放样
1、准备工作
(1) 现场核对(2) 施工详图.
2、施工放样
(1)施工放样的方法:由设计中心里程,在地面标定位置并设置涵洞纵向轴线。
a:涵洞位于路线的直线部分时,中心应根据线路控制桩的方向和附近百米桩里程来测定。b:涵洞位于曲线部分时,采用曲线测设方法。
(2)测量放样注意事项
a、涵洞长度的正确性b、涵底标高的正确性
第二节各种类型涵洞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管涵
(一)涵管预制
(1) 预制长度1m/每节
(2) 预制混凝土圆管方法
a:振动制管法b:离心法c:悬辊法d:立式挤压法
(3)振动制管的模式
a外模固定,提升内模法.
b内模固定,提升外模法.
(二)管节运输与装卸
(1) 要结合质量标准,正确装卸
(2) 采用汽车和拖拉机拖车运输
(3) 采用龙门吊机,汽车吊机等装卸
(4)运输途中用宜铺稻草和圆木快木楔紧,绳索绑紧。
(三)管涵施工
1.管涵施工工序
(1)单孔有圬工基础管涵
①挖基坑并准备修筑管涵基础的材料;
②砌筑圬工基础或浇筑混凝土基础;
③安装涵洞管节,修筑涵管出入口端墙、翼墙及 涵底(端墙外涵底铺装);
④铺设涵管防水层及修整;
⑤铺设涵管顶部防水粘土(设计需要时),填筑涵洞缺口填土及修建加固工程.
(2)有单孔无圬工基础管涵
①挖基备料与图20-6同,本图未示出;
②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矿砂垫层上,修筑截面为圆弧状的管座,其深度等于管壁的厚度;
③在圆弧管座上铺设垫层的防水层,然后安装管节,管节间接缝宜留1m宽。缝中填塞防水材料;
④在管节的下侧再用天然土回砂砾垫层材料作陪填土,并捣实至设计高程,并切实保证陪填料与管节密贴。再将防水层向上包裹管节,防水层外再铺设粘质土,水平径线以下的一部分特别填土,应立即填筑,以免管节下面的砂垫层松散,并保证其与管节密贴;
⑤修筑管涵出入口端墙、翼墙及两端涵底和整修工作。
(3)双孔无圬工基础管涵
①挖基、备料与前同,本图未示出;
②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砂垫层上修筑圆弧状管座,其深度等于管壁的厚度;
③先安装右边管并铺设防水层,在左边一孔管节未安装前,在砂垫层上先铺设垫底的防水层,然后按同样方法安装管节;
④在管节下侧用天然土回砂垫层材料作填料,夯实至设计高程,并保证其与管节密贴;
⑤修筑出入口两端端墙、翼墙及涵底和整修工作。
(4)涵底陡坡台阶式基础管涵
每段长度3~5m,台阶高差一般不超过相邻涵节最小壁的3/4。
(2)滚木安装法
(3)压绳下管法
(4)龙门架安装法
4.管节施工注意事项
(1)有圬工基础的管座混凝土浇筑时应与管座紧密相贴,浆砌快石基础应加做一层混凝土管座,使管涵受力均匀,无圬工基础的圆管基底应夯填密实,并做好弧形管座。
(2)无企口的管节接头采用顶头接缝,应尽量顶紧,缝宽不得大于1cm,严禁因涵身长度不够,将所有接缝宽度加大来凑合涵身长度。管身周围无防水层设计的接缝,须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仔细填塞。设计规定管身外围做防水层的,按前述施工程序施工。
(3)长度较大的管涵设计有沉降缝的,管身沉降缝应与圬工基础的沉降缝位置一致。缝宽为1~3m,应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的不透水材料从内、外仔细填塞。
(4)长度较大、填土较高的管涵应设预拱度。
(5)各管节设预拱度后,管内底面应成平顺圆滑曲线,不得有逆坡。
二、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拱涵、盖板涵和箱涵
1、施工方法:现场浇筑和工地预制安装
2、预制构件结构要求:构件预制长度一般不小于1m,不宜太长。应设吊装孔,若采用钢丝绳捆绑起吊可不设。
3、预制构件常用模板:
4、构造:①翻转架木制和钢制
②模板底板、侧板、端板和芯板
5、制作要求
①场地要平整,铺一层7~10cm厚的砂,摊铺均匀,砂湿度适中,含水量一般2%~6%。
②模板要端模和底模要对齐,固定,以免翻转松动。
③模板钢筋骨架宜用点焊,以防钢筋在翻动时错位。构件应使用硬性混凝土浇筑。
④翻转模板时位置要准确,不得用力过猛,当质量大,人力难以操控时,可利用滑轮。
⑤构件翻转后,应立即抽芯和拆模。拆模要小心,不要将构件菱角碰坏。
⑥拆模后,应立即将构件遮盖,进行养护。
6、构件运输
(1)近距离搬运
(2)远距离搬运
7、施工和安装
(一)基础、拱涵和盖板涵的涵台身
方法:采用就地浇筑
(二)上部构件的安装
(1)安装之前应检查构件尺寸、涵台尺寸和涵台间距离,并核对其高程,调整构件大小位置使与沉降逢重合。
(2)拱座接触面及拱圈两边均应凿毛(沉降缝处除外)并浇水湿润,用灰浆砌筑。
(3)构件砌缝宽度一般为1cm,拼装每段的砌缝应与设计沉降缝重合。
(4)构件可用扒杆、链滑车或汽车吊进行吊装。
三、倒虹吸管
(一)使用范围
a:路线穿过沟渠,路堤高度很低或在浅挖方地段通过,填、挖高度不足,难以修建明涵时,或因灌溉需要,必须提高渠底高程。
b:形式:竖井出入口式
(二)施工布置和注意事项
1、倒虹吸管总长确定
式中:L—倒虹吸管总长度,计算至竖井内壁边缘(m);
B—路基宽度(m);
a—进出水口竖井壁厚度(m);
b—路基边沟上口宽度(m);
c—井壁至边沟上口边缘的安全距离,一般c>0.25m;
α—虹吸管轴线与路线中线的垂线的交角.
2、管节结构
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管径为0.5~1.5m,长度为1m,形式用正、斜交两种。
3、倒虹吸管埋置深度的确定
(1)管顶面距路基边缘深度不少于50cm。
(2)管顶距边沟底覆土不少于25cm。
(3)管节顶部必须埋置在当地最深冰冻线以下。
4、倒虹吸管底坡:
一般做成水管底采用外包混凝土管基形式,混凝土基础下面宜填筑15~30cm砂砾垫层,并用锤夯实。防漏接缝采用浸过沥青的嘛絮填塞,外用满涂热沥青油毛毡包裹两道。外包以就地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方形套梁,使形成整体。
5、进出口竖井
倒虹吸管上、下游两端的连接构造物宜用C15混凝土就地浇筑,比砌体圬工好。
6、沉淀池
前后个设一个,H=30cm。
7、拦圬栅
8、泄水管及阀门
9、铁脚蹬:每阶距30cm,用Ф16mm的钢筋制成。
10、井盖:用C20钢筋混凝土制成。
11、管槽及井槽回填土:应先做灌水试验,再填土。
第三节涵洞附属工程施工
一、防水层
(一)防水层的作用和设置部位
作用:防止水分侵入混凝土内,使钢筋锈蚀,缩短结构寿命。
设置如下:(1)各式钢筋混凝土涵洞(不包含圆管涵):此类涵洞的洞身及端墙,在基础以上凡被土埋部分,均须涂两道1~1.5mm的热沥青
(2)混凝土及石砌涵洞:此类涵洞洞身、端墙和翼墙的被土掩埋部分,只需
要将圬工表面凿平,无凹入存水部分可不设。
(3)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此类管涵的防水层可按单管或双管敷设。
(4)钢筋混凝土盖板明涵:此类涵洞的盖板部分表面可先涂抹热沥青两次,再于其上设2cm厚的防水水泥砂浆或4~6cm的防水混凝土。
(5)砖、石、混凝土拱涵:此类涵洞的上部结构防水层敷设可参第十二章第五节拱上建筑构造。
(二)沥青的熬制和敷设
沥青可用锅、铁桶等容器以火熬制,或使用电热设备。涂敷热沥青的圬工表面应先用刷扫净,清除粉屑,涂敷工作宜在干燥温暖(不低于50C)的天气进行。
(三)沥青麻絮、油毡、防水纸的浸制方法和质量要求
沥青麻絮:采用工厂浸制的成品或在工地上用麻絮以热沥青浸制。
油毡:用软化点低的沥青浸透制成。
防水纸:用软化点低的沥青材料浸透原纸做成的。
要求:无孔眼、无破裂和褶邹,边部不应碎裂,不应相互粘叠,布卷端头应平整。无未浸透的,无发生裂缝和防粘层剥落等现象。
二、沉降缝
(一)沉降缝设置目的
避免结构物因荷载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沉陷,且产生不规则的多处裂缝,而使结构物破坏。
(二)沉降缝设置的位置和方向
1.洞身沉降缝
一般每隔4~6m设置1处,但无基础涵洞仅在洞身涵节与出入口涵节间设置。缝宽一般3cm,两端与附属工程连接处各设置1处。
2.其他应设沉降缝处
凡地基土质发生变化、基础埋置深度不一、基础对地基的荷载发生交大变化处、基础填挖交界处、采用填石垫高基础交界处,均应设置沉降缝。
3.岩石地基的涵洞
凡置于岩石地基上的涵洞,不设沉降缝。
4.斜交涵洞
斜交涵洞洞口正做的,其沉降缝应与涵洞中心线垂直;斜交涵洞洞口斜做的,沉降缝与路基中心线平行;但拱涵与管涵的沉降缝,一律与涵洞轴线垂直。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三)沉降缝的施工要求
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物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以防水分渗漏。
1、基础部分:可将原基础施工时嵌入的沥青木板或沥青砂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如基础施工时,不用木板,也可用粘土填入捣实,,并在流水面边缘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
2、涵洞部分: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筋填塞,深度约5cm,内侧以1:3水泥砂浆填塞,深度约15cm,视沉降缝处圬工的厚薄而定。
3、缝的施工质量要求: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基础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通,嵌塞物应紧密填实。
4、保护层:各式有圬工基础涵洞的基础襟边以上,均顺沉降缝周围设置粘土保护层,厚约20cm,顶宽约20cm。对于无圬工基础涵洞,保护层宜使用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砂胶,厚10~20cm。
三、涵洞进出口
涵洞进出口工程是指涵洞端墙、翼墙(包括八自墙,锥坡、平行廊墙)以外的部分,如沟底铺砌和其他进出水口处理工程。
1、平原区的处理工程:涵洞出入口的河床应整理顺直毫,与上、下排水系统的连接应圆顺、稳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损害路堤、村舍、农田、道路等。
2、山丘区的处理工程:在山丘区的涵洞底纵坡超过5%时,除进行上述整理外,还应对沟床进行干砌或浆砌片石防护,翼墙以外发沟床当坡度较大时,也应铺砌防护。
四、涵洞缺口填土
(1)建成的涵管、圬工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应及时回填。
(2)填土路堤在涵洞每侧不小于两倍孔径的宽度及高出洞顶1m范围内,应采用非膨胀发土由两侧对称分层仔细夯实。
(3)用机械填筑涵洞缺口时,须待涵洞圬工达到容许强度后,涵洞两侧应用人工或小型机具对称夯填,高出涵顶至少1m,然后再用机械填筑。
(4)冬季施工时,涵洞缺口路堤、涵身两侧及涵顶1m内,应用未冻结土填筑。
(5)回填缺口时,应将已成路堤土方挖出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