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作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交通运输对路桥质量及行车舒适性的要求更高。但是,路桥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桥头跳车等问题,所以,在交通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进行探讨,以提升路桥的舒适度。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的路桥工程建设实际,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得益于此,社会物质环境整体改善。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路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路桥工程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更加引人关注。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工作是我国路桥建设中影响深远的工作,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概述
 
1.1技术方案
 
当前,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一般有两种技术方案,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设置搭板。两种方案设计时考虑的重点不一样,因此,需要注意的内容也存在很大差别。对于未进行搭板设置的方案来讲,其设计中需要关注的有两点,分别为后台填筑、地基:
 
(1)后台填筑。压缩变形是导致路桥过渡段出现沉降问题的原因之一[1],但同时,压缩变形多是荷载作用引发的。承载能力是评价路桥过渡段质量的重要标准,而该能力往往是由填充料决定的。使用的填充料不同,其固结情况与压缩性就不一样,路桥过渡段的承载能力也会有高有低。
 
相关调查表明,路面至下方两米均处于荷载影响之下,所以,若路桥面层结构能够与搭板厚度保持一致,就能够有效避免沉降差。然而,在进行后台填筑的时候,搭板通常会因为受到填充料性能的限制,而无法有效避免跳车现象[2]。因此,为了防止这个问题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操作技术实行严格控制,做好台背加固工作。
 
(2)地基。软地基极易发生沉降,进而导致跳车问题。所以,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跳车现象,就要在路桥过渡段设计中对软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具体实施中,提升地基的承受能力,可以通过对地基条件进行改善来实现。另外,改善地基条件,不仅是防止沉降的有效措施,还是保证路桥稳定和安全的基本要求。
 
除了上述方案之外,实际工程设计中还有另一种设置搭板的方案。对于当前的路桥建设来讲,避免跳车现象是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设置搭板的方案之所以能够广受欢迎,原因之一就是其可以较好的解决该问题。此项方案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为:在搭板长度合理的前提下,路面弯沉状况会随着外力荷载的改变而变化,大大降低了跳车问题发生率[3]。
 
此种方案的有效性较高,但是具体实施中的注意事项比较多,设置过程非常复杂,且操作难度稍大。鉴于此,目前多数路桥建设中都会选择预留反向坡度,以此来确保搭板高度与桥台连接位置高度一致。在具体的路桥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使平面连接位置比设计标高稍微高一些,以保证反向坡预留能够顺利实现。
 
对于此类工程来讲,沉降差与反向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前者可以决定后者的坡度,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均要对此给予一定关注。部分工程建设时,要求的坡度较小,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坡度进行“控制”,目前比较有效的坡度调整方式为设置枕梁。此种方法的大致原理为:枕梁可以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使地基“分担”搭板荷载。所以,路桥施工中采用此种方法,还能够起到增强搭板刚度、优化抗弯性的作用,而这些对保证路桥过渡段的质量都是非常有益的。
 
1.2重要性
 
在当前各地区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加快路桥建设步伐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措施。因此,有必要对路桥工程的设计、施工工作进行改进,以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准,满足新时期的路桥运输需求。过渡段结构设计是影响路桥安全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想保证路桥工程质量,就必须加大对此环节工作的重视力度,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2搭板设计的注意要点
 
2.1型式及埋深确定
 
一般来讲,搭板有三种,即等厚搭板、变厚度搭板、台阶型搭板。以顶面位置为划分依据,其埋深同样也有三种:(1)高置式,指的是搭板顶面和桥台保持齐平。(2)中置式,指的是顶面处于面层之下、基层之上。(3)低置式,指的是顶面处于基层下方。
 
不同埋深适用于不同的工程,在具体设计中应以路面结构为依据,进行科学选择。高置式钢筋砼搭板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因此,此种埋设方式在路面为水泥砼的工程中比较适用。实际上,此种方式在部分路面为沥青砼的项目中也同样可以应用,但是由于路面与搭板衔接处极易出现凹陷问题或者错台问题,行车舒适性会受到影响。
 
所以,为了行车方便考虑,沥青路面设计中一般会选择中置式埋设深度或低置式埋设深度,二者的效果整体差异不大。但是由于前者具有施工方便的优势,故比后者应用要广。
 
2.2长度确定
 
在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结构设计中,确定搭板长度时必须保证满足下列条件:(1)在出现沉降之后,其纵坡变化始终在允许的范围内。(2)其长度应长于破坏棱体。(3)其长度应长于预留缺口上口。(4)有效长度应足够。这四项要求中,(1)、(3)相对于(2)、(4)来讲更为重要,在具体工程中应实行严格要求。
 
所以,为了保证搭板长度设计合理,具体工作中可以纵坡变化、预留缺口为依据,科学确定。除此之外,根据动力响应原理可知,搭板受力与自身长度有着密切联系,一般规律是搭板越长越利于受力。所以,工程设计中,搭板长度应确保在5米以上,大型路桥一般以8米至12米为宜,中型桥梁和小型桥梁的搭板长度最好保证在6米到8米之间。
 
2.3宽度以及厚度的确定
 
当前,我国路桥工程建设中一般会将搭板与缘石的间距控制在半米左右。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搭板宽度增大时,位移会随之增大,板底最大弯拉应力却在同时减小。并且,若搭板宽度过小,其受力将会受到不利影响。因而,综合考虑后,本文建议搭板设计时最好以桥面宽度确定搭板宽度,使二者保持相等。另外,在厚度方面,考虑到其与位移的关系,为了保证路桥结构稳定,使用的搭板厚度不应过大。一般来讲,小桥应在0.2米至0.36米之间,大桥则最好在0.3米至0.4米之间。
 
3结语
 
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建设水平关系到公共利益。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路桥工程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路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可灏.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5(09):304.
 
[2]季晓菊.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与病害防治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123-124.
 
[3]杨玉芝.初探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搭板的设计要点[J].民营科技,2015(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