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基是道路的基础,更是保证路面质量的关键。然而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危害性很大,由于地下水破坏路基土的结构,使路基失去稳定性,因而地下水不但造成路基滑坡、坍塌,而且容易导致路基路面发生沉陷、翻浆等多种病害,因此做好地下水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地下水;路基路面;影响;防治措施 
  一、地下水对公路的影响 
  水是危害公路安全、产生水毁病害的主要自然因素,从最为常见的路基沉陷、坍塌、翻浆、冲刷到沥青路面松散、剥落以及龟裂等一系列的病害,都是降雨形成的地表水与地下水有关。因为水的作用能加剧对路基路面的结构破坏作用,从而使路面使用性能的破坏速度加快,最终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年限。其中地下水对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作用非常显著,导致路基土发生湿陷、盐渍化、滑坡以及翻浆等过程。 
  (一)湿陷现象 
  湿陷是由于地下水的浸湿,导致黄土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而产生的剧烈沉陷。当地下水浸湿时,黄土内部之间的粘结强度会因为水的进入而有所减小,而且水的结构联结也会削弱,支撑外界的荷载能力也会大幅度降低,此外黄土内部由于结构松散,结果在黄土内部中产生了一种与结构联接的削弱程度和外荷载数值相适应的附加压缩,从而也就形成湿陷。黄土发生湿陷是由于地下水的浸湿,而引起地下水浸湿的是水拉上升,当发生水拉上升时,黄土就会从下而上发生浸湿。在浸湿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干燥的上层土体是最能够经受变形的土体,但是一旦发生湿陷,下陷的土层就会发生大幅度的破碎而形成一些大块,整个路基的土层就会被裂开的缝切割,结构稳定性也被破坏。 
  (二)滑坡现象 
  容易发生滑坡现象的路基基本上是处于天然山坡的坡积层。由于地下水流的深度变化会影响坡积层地下水渗透压力的大小。当地下水位上升时,渗透压力会增大,结果导致路基饿稳定性降低。由于地下水的存在会降低土体抗剪的强度,尤其是滑动层内充满水。如果坡积层受到地下水的力的作用比较大,则会导致坡积层发生滑动,结果有可能会破坏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引起路基滑坡现象。因此地下水作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力的因素,它会对位于山坡上路基路面的稳定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值得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盐渍化 
  土一旦发生盐渍化,自身的透水性就会提高,从而土的强度也会降低,最终引起路基土的沉陷。因此一定要控制土发生盐渍化。土的盐渍化主要发生在气候比较干燥并且分布着盐渍土的地区,因为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地下水浸湿路基的水源主要是来自潜水和上层滞水面上升的毛细水。由于地下水中的潜水会将盐分自深处带向表面,而最常见的是由于地下水中的毛细水携带盐分上升,上升到路基表层的水由于被蒸发掉,而留在表层的盐分就会发生浓缩,最终形成盐壳,当盐分析出后,对土的结构稳定性造成重大危害。 
  (四)翻浆现象 
  地下水对路基路面造成最严重的病害就是翻浆现象。路基发生翻浆现象主要是受到外界的因素影响较大。路基发生翻浆现象共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秋季地下水位会上升,然后就会在路基土的上层发生凝聚,等到了冬季,路基土会由于天气寒冷而发生自上而下的冻结。但是地下水由于水的特性,会在毛细作用和温度的影响之下,逐步的自下而上发生移动并聚积。但是由于路基表层的冻结地区内进入了额外的水,结果造成自身体积增大,上层土壤由于受到挤压而会发生不均匀的变形,甚至产生裂缝。这对于路基的强度来说,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路基的强度。第二阶段是等到了来年的春天,气温会上升,路基表层的冻土也会随之解冻,解冻后的路基表层会大量吸收外界的水分,从而自身的传热性能也就会有所提高。在路基传热过程的影响之下,首先融化的是路面下的冻土层,下层的冻土却未融化。但是融化的水分会因为路面层的覆盖而蒸发不掉,再加上两侧路肩的土层的融化速度比较缓慢,因而结果造成路基土层中的湿度不断加大,降低了路基的承载能力,再加之交通量大,可能迫使路基路面发生变形,最终导致泥浆被挤出,这也就是翻浆现象。 
  二、地下水影响的防治措施 
  (一)适当提高路基标高,远离地下水位的影响 
  人为提高路基标高,保证路基工作层尽可能的远离地下水位的影响,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实现起来不太可能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进行人工提高路基标高,要想科学确定路基和地下水位的最佳相对高度,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首先是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土质情况,仔细考虑毛细水的上升高度,要取上限高度;其次是如果路基采用的是处治土,就必须考虑处治土的厚度影响;最后就是要保证路基层的底标高位于毛细区之上。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之下,还要着重考虑路基的填料,只有当路基标高应至少高出地下水位2M以上才能够保证公路路基稳定性。但是在提高路基标高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在填土时,绝不能破坏地下水排水条件,而且也不要造成人工水头条件的出现。 
  (二)修筑结构层,阻止地下水的影响 
  修筑适宜的结构层,以调节路基下层的水温状态,也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效的处理措施,因而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目前主要修筑的结构层有两种,即防水层和割断层。防水层主要是设置在路基和路面之间或者是路基的底部,主要是将一些合成材料、沥青以及水泥等结合料,再添加集料共同组成结构层,这种结构层具有抗冲刷、不透水的特点,从而起到很好的防止地下水浸入的作用。割断层与防水层类似,主要是通过割断地下水的上升路径达到减小或消除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作用。例如为了预防毛细水对路基造成危害,可修筑毛细割断层,但是考虑到毛细割断层自身的作用,在进行路基填土的时候要采用非冻胀、透水性良好的土。 
  (三)人为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 
  降低地下水位的高度可以采用排水工程对地下水进行拦截或降低。通常使用的排水工程主要有渗沟、水平排水层、排水明沟等。其中渗沟对于降低地下水位作用很显著。因为完全性渗沟能够部分切断含水层,而且其基底能够到达隔水层。目前虽然在许多工程中都采用了渗沟设计,但是在渗沟形式、位置以及材料的选择方面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例如地下水的流向、水位高度、水头位置等情况,肓目引用、套用,导致渗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路基严重受到地下水的危害。因此有关的工程人员务必要重视渗沟的实际情况,降低地下水位的危害。 
  三、结语:综上所述,地下水对路基路面的危害影响不容忽视,需要公路工程有关人员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从而提高我国公路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张宏洲.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技术[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05) 
  [2]黄国宽,辛宗成.浅谈山区公路排水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3]虞挺,吴道尧.渗流水对路基稳定的影响分析[J].水运工程.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