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法探讨

        摘要:修建稳定的高强度的路基,对于发展公路交通事业,提高路面使用品质,降低工程造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对我国部分地区公路病害的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公路病害的发生是由于路基强度不足引起的。路基强度是道路的根本,只有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精心施工并采取合理的检测控制手段,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只有把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好,才能给结构层、面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施工预备阶段

  1.制订施工方案

  要在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核对和施工调查,核实工程数量,编制土石方调配方案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且根据现场的实际地形及地基作出适合其地基的施工方案。另外,要及时根据具体的地基基础制定适合其地基的混凝土的型号及数量并对高速公路的路基混凝土填料进行以下试验:液塑限、塑性指数、颗粒大小及含水量、密度、相对密度等试验。

  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制定出路基各种不同类型土质、含水量的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法及路基基底处理方案。具体调查工程实际工程量,根据工期要求及工程量划分作业段,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程日进度计划。根据日进度计划,组织人力、机械、材料,制定有力措施,实现日进度计划的落实。论证施工工序、作业方案,对第一道工序至最后一道工序的作业方案全过程进行论证,排队检查有无人力、机械闲置浪费的环节,前后工序是否矛盾,如何解决,使工程施工尽可能地达到最优化。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缺乏质量保证体系会轻易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返工,给工程带来隐患,从而就影响施工进度、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是有多例子的。因此,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仅是企业眼前利益的保证,而且是企业走向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要在实际施工中一步步去落实,让它真正发挥作用,要建立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兑现的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实行全员质量治理,保证工程质量。

  3.土质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只有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它才能承受行车的反复荷载作用和抵御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土质最大干密度直接影响压实度大小,对同一土质来说它的数值大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高低。由于公路工程沿线各类土质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在作业范围内各类土质分层状况及厚度也不完全一致,各类土质的最大干密度差别也较大,再加上施工作业的千变万化,使土质变得混杂,最大干密度的确定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不仅根据土质分布路段及土质类别进行确定,更需要根据每一回填层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因此,最大干密度确定既不要盲目套用高标准,使得施工难以进行,造成浪费;也不要降低标准,使得工程质量低下,要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进行确定。

  二、路基压实

  1.过湿地区路基的填压。过湿土地基的填筑比较简单,一般采用填沙砾垫层和加铺土工格栅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处理效果较好。但路基的压实是相当困难的,规范对此作出了若干调整:一是压实度标准可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或较表列数值降低2—3个百分点;二是对于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质土,用于下路床及下路堤填料时,可采用规定的轻型压实标准;三是改善填料的性质,在土中掺加生石灰,通常可以获得预期的效果,也可采用新型吸水材料加固。

  2.黄土路基的压实。与其他公路路基黏性土相比,黄土尤其易受水的侵害,是一种特殊的黏性土。常将黄土路基划分为两类:非湿陷性黄土和湿陷性黄土。其中,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其作为路堤填筑材料时,由于受水浸湿后,本身结构被迅速破坏,应有强度减小,若施工不当则会发生很大的下沉量,引起路基失稳,特别是高路堤地段的填筑更是会引发一系列的工程病害。

  三、路基排水

  公路排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排水,即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其强度的影响;二是路表排水,除将路面、地面的水迅速排出之外,应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地下水排水设计可以采用适当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时在路基底部掺加低剂量石灰处理,设置40cm厚的稳定层等,可起到较好的效果。路表排水设计,一是可以通过路面横坡、边沟、边沟急流槽等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二是设计中央分隔带纵向碎石盲沟、软式透水管及横向排水管将施工期进入中央分隔带的雨水及运营期中央分隔带的下渗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三是设计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桥面水。四是采用沥青封层、土路肩纵横向碎石盲沟或排水管将渗入路面面层的水引出路基之外。

  四、地基处理

  (一)地基处理一般规定

  1.开工前对地质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补充勘探,进一步查明和验证地质资料。

  2.邻近既有线施工,局部需要开挖既有路基时,应加强对既有路基的临时防护和稳定观测,确保运营安全。

  (二)浅层换填处理技术要求

  1.先疏排地表积水,再将软土挖除干净,并将底部整平。

  2.渗水土的压实要求应根据所处路堤部位,分层碾压达到相应的标准。

  (三)抛填片石施工技术要求

  片石必须采用不易风化石料,片石直径不得小于30cm。片石抛投应自地基中部向两侧逐行进行。片石抛出水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用重型机械碾压紧密。抛石的边坡应大致平顺,凹坑和过陡处应补抛填足。与上部非渗水土填料之间应加设垫层。

  (四)砂垫层施工技术要求

  1.砂垫层施工前将基底清理、整平。

  2.砂垫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砾砂,其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有机物质、垃圾等杂质。

  3.砂垫层采用分层压实法施工,可适当加水,分层厚度、压实遍数应通过试压确定。

  4.砂垫层的压实质量达到中密以上,并符合有关要求。

  5.在砂垫层填筑完后必须及时做堤坡脚的砌石防护,并同时做好反滤层,以免砂子向两侧流失和保持路堤坡脚整齐完好,保证排水畅通。

  (五)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技求要求

  1.土工织物在铺设时,幅与幅之间采用搭接法,其搭接宽度为30~50cm。土工格栅可不搭接,采用密贴排放。土工合成材料要避免受力方向搭接。

  2.设多层土工合成材料时,其上、下层接缝应交替错开,错开距离小于50cm。两层之间以砂层间隔,砂层厚度小于10cm。

  3.合成材料铺设后,严禁直接碾压,严禁运输、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应及时填土覆盖,待上覆土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压实,只有当上覆土填层厚度大于0.6m后,方可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五、路堤施工

  1.施工前对工点进行地形和施工地质复查核对,如地形地质资料与原设计不符时,应提交建设、设计单位处理。

  2.路堤施工先施工软土地基处理部分,并及时做好防排水设施,再按有关要求填筑路堤。

  3.基床与其以下路堤的分界面和基床底层与表层的分界面,均应预压夯实、整平,并经检查核对其高程后,再分别按基床构造的规定填筑压实。

  4.对于地面横坡较陡、路堤填筑较高的地段,台阶开挖宽度应不小于1m,应按设计要求办理。

  5.软质岩填筑的高路堤,要求采用重型碾压机械加强碾压,以防路堤本体工后沉降过大,填筑前应进行碾压填筑试验。

  6.桥头路堤在准备上架桥机前,应采用轻型机车试压,以确保架桥施工的安全。

  结语

  公路的路基质量对公路的使用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在进行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时针对不同的路基项目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