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对新旧公路及桥涵结合部位防沉降开裂的处理工艺,以及维护既有公路安全行车的措施。 

关键词:公路;扩建施工;处理工艺;安全行车 
  既有公路的加宽改造,对新旧路基和桥涵结合部位如何处理,以及如何维护原有公路的安全行车,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值得进行分析探讨。本人结合老323国道扩建工程的施工实践,将其一些做法诉诸笔端,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1、工程概况   
  本项目起于已建成的五洲大道终点处,即老323国道K142+451.45,沿老323国道经吉埠村、楼梯村、新圩村,终于规划路复兴大道交叉口处,桩号为K149+630.43。路线全长7.18公里,技术标准为一级公路兼顾Ⅰ级城市主干道功能。路基宽31.5米,双向6车道,总工期为13个月。  
  2、新旧路基的衔接  
  公路的原路基经过多年的运营已经稳定,其沉降量可认为趋于零。为了保证新旧路基结合部不出现沉降差而导致将来路面的开裂,我们在施工中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1 提高新建路基的填筑质量减小沉降 
  (1)强化地基处理。一般路段在清除表层浮土(30cm)杂物后,在20T振动压路机先静压2遍,再振压5-6遍,最后再用25KJ冲击式振动碾碾压2-3遍,保证压实密度达到90%以上;对于水田洼地,则先填筑一层40cm厚砾石含量不少于70%的石渣,用25T以上的振动碾进行碾压;对于软土地基,则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法进行处理,并认真做好软基处理前实施方法的试验及处理后的观测。 
  (2)选用优质填料。根据施工的标段地处微丘区,新建路基全部采用山皮土,碎石类土和砂砾作为填料。选择标准为:碎砾石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含量不少于30%,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密度1.85g/cm3,CBR值不小于8。 
  (3)控制填层厚度和加强碾压。在路基填筑时,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碾压时先用25T振动压路机静压2-3遍,再振压5-6遍,每填一层都严格按检查频率检测压实密度,并且每填4层(总厚度80-100cm)用25KJ冲击式振动碾进行全断面补强碾压。冲击碾压操作时,遵循从路基外缘开始,按顺逆时针方面反复进行,每次碾压的重叠宽度为50cm,行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9-12km。 
  2.2 强化结合部的处理 
  新旧路基结合部是产生沉降差的关键部位。强化结合部施工主要采取以下手段: 
  (1)对旧路基边坡进行清刷和挖台阶。边坡清刷厚度不小于30cm,台阶开挖高度和宽度以80cm为宜,台阶要随着新路基的填筑高度分级开挖,严禁顺旧边坡一次开挖到顶。 
  (2)采取同步碾压及强夯。顺老路基边坡开挖的台阶,填筑碾压时与新路基同步进行,并每填筑两层用25KJ冲击碾冲压3-4遍。 
  (3)对路基顶以下0.8m部分的填层(即最后一级台阶),在衔接处两侧各1.5m范围内要进行强夯处理。强夯时采用点夯和普夯相结合。点夯夯击能为2000KN.m,夯锤落距11.2m;普夯夯击能为900 KN.m,夯锤落距5.0m;夯点间距4.0m,边角薄弱处做适当调整或按梅花形增加行点。 
  (4)加铺土工格栅。为了加强结合部的整体连接,在路基顶面下0.2m处,加铺一层土工格栅,铺设宽度较夯强范围各宽处1.5m。土工格栅各项质量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2.3 加强路基路面的排水 
  路基强度对水的敏感性最强,无论从什么途径侵入路基的水,若不能及时排出,都会对路基造成破坏。因此该路施工时。除按要求做好各种截、排水系统外,考虑到扩建后,路面汇水面积大,难免会有部分雨水从路面薄弱处渗入路基。因此,从路基顶面以下80cm全部采用砂砾等渗水材料填筑。其与渗水层底面接触的填层用山皮粘土等非渗水填料填筑,并做成6%的横坡,保证渗入的残存水能及时排出。 
  3、桥涵新旧部位的连接 
  3.1 基础施工 
  从理论上而言,新建的构造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如果地基处理的好,在构造成型之时,随着各种荷载的增加,其有限的沉降也将逐渐完成。因此,对新旧桥涵的连接,首先从新建桥涵的基础强化加固做起。结合本合同段所设桥涵均为明挖扩大基础。地质条件较好。因此采用基坑开挖后对基底换填砂砾,厚50-100cm。然后将新、老基础接触面的砼凿毛扫净后按设计要求钻眼植上连接钢筋,再进行新建基础混凝土的灌筑施工。 
  3.1 石砌墩台身的连接 
  对于石砌台身,先将新建连接端砌石面做成锯齿状的企口,再将旧台连接面拆成企口状,然后用混凝土将新旧台身的企口面进行浇注,连接成整体,使企口起到相互嵌补的作用。拆除旧墩台身的连接断面时,对基础埋深小于1.0m的墩台身,需待封道后在拆除及灌注连接混凝土;对基础大于1.0m的可分两次进行,即封道后先将地面以下部分进行连接施工,然后再进行地面以上部分的连接施工。但是,无论是分一次或两次连接施工的墩台,在灌注连接企口混凝土时,都应采取措施使行驶车辆远离台身边缘,避免新灌注的连接混凝土受到震动造成开裂。   
  4、施工安全防护   
  4.1 既有线行车防护 
  按照业主的要求,保证运输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平均行车速度不得低于60km/h。要达到这些基本要求,困难很多、风险很大,尤其是路桥结合部施工时,原有停车带的硬路肩不能保其宽度,有的段落甚至两条行车道的宽度都难以维持,其次就是夜间行车,由于车速快,防护标识不醒目,也极易发生行车事故。为此,除了建立健全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和配足专职人员外,结合工程特点,购置了防撞桶200个,封道防护标志4套,编织袋2.4万只,彩条布3.6万m2,反光膜50m2,按照桶、袋、布、膜的合理布局,设置安全隔离带,同时还在施工沿线挂上安全标语及设立醒目的警示牌。白天施工期间,每个道口安排专职防护员看守,夜间设置醒目的警示灯。平时坚持巡查制度,对被过往车辆撞倒撞坏的防护桶及时修复,对正在施工地段的隔离带保持不能间断,所有安全员和防护员上岗值勤期间统一着装。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有效防止了行车事故的发生,项目部也因此多次受到业主的表彰。 
  4.2 扩堑爆破防护 
  爆破防护在上述要求设置各种防护标识的基础上。还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严格按照松动微振爆破的要求控制装药量,防护飞石和保证爆破石块的破碎率; 
  (2)在扩堑区内靠路基一侧,按2.0m间距设置一排脚手架钢管,钢管间用竹排绑扎连接,形成―个大面,用以拦挡爆破飞石; 
  (3)安排足够的清障设备,如轮胎装载机、清扫机等,以保证爆破后及时将散落在既有道路上的土石清除干净,尽快恢复道路通车。
  5、几点体会 
  笔者通过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管理, 
  有以下几点体会: 
  (1)科学管理及细化工艺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在每一道新工序实施前,要坚持做到先试后行,实施中要强化过程控制,同时注意增加检测频率。现施工标段的路基、桥涵结合部处理。经检测,未发现一处开裂,收到业主的好评。 
  (2)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针对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在保证需求数量的基础上,同时又考虑企业一次性投入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了灵活的方法,对使用期短的临时机械尽可能租赁,使用期长的常用机械,内部难协调的则坚持购新。既满足了施工的需要,又节省了开支。 
  (3)实行成本控制和开展技术创新是创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关注的核心,求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长期追求的最终目标,这些也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项目工程要想做到不亏损或保本微利,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对工程的管理,这是工程管理者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