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数量及规模日益扩大,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施工中应全面掌握路面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充分展现工程的性能,以便维护道路安全。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

当前,我国市政道路施工中,水稳层发挥着显著的技术优势。水稳层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及耐久性,其可应用在高温和低温环境当中,所以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和开发价值。分析探讨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有利于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1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概述

市政道路路面水稳层主要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主要使用级配碎石、胶凝材料和浆体。同时,水稳层摊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嵌压原理,底层的碎石结构决定了稳定层的性能,骨料空隙的均匀性则决定了压实度,进而影响道路的强度。市政道路水稳层能够在短时间达到较大的强度,且强度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可以说路面水稳层在稳定性、抗渗性和抗冻性上均具有显著优势。

2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

2.1.1施工材料准备(1)碎石原料准备水稳层基础主要由级配碎石构成。施工单位需高度重视碎石质量控制,保证碎石强度指标充分满足水稳层施工的基本要求。且压碎值不得超过30%,同时级配碎石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0mm以内。(2)水泥原材料准备水泥作为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中的稳定剂,起到粘合作用。施工单位在采购水泥时,需确保水泥质量,禁止购买时间过长或经受潮处理过的水泥,要优先购买强度等级相对适中的水泥。例如,可以选择火山灰质水泥材料、矿渣水泥材料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材料,严禁购买快干水泥材料、早强水泥材料等,避免高强度水泥材料发生干缩反应,对水稳层施工质量产生不良影响。2.1.2技术和设备准备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技术中,要合理规划工程施工流程。水泥终凝后无法调整,因此需要合理规划摊铺和压实环节,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及进度。再者,市政道路水稳层施工中,科学利用机械设备一方面可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减轻工人的劳动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控制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准备施工设备的过程中,需立足工程实际合理确定设备的类型、数量和型号,保证其满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避免设备闲置问题。近年来市政道路施工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施工单位应当积极引入新型设备,充分展现新设备的优势,且基于新设备推动技术的创新,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2.2改进混合料搅拌的质量

搅拌混合料时,务必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均匀度。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注重混合料拌和的均匀度,积极调整混合料搅拌机中叶浆的倾斜角,同时合理控制混合料搅拌过程中的含水量,确保混合料的均匀度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混合料最佳含水量为1%~3%,当后期路面碾压后,发生路面干燥和粘结力较差及压实度不足等问题时,则混合料中的含水量将低于标准含水量,缺水后无法完成水化反应,进而影响水稳层的粘结效果。

2.3做好检测计量工作

水稳层检测计量工作中,施工人员要以施工材料、水泥、压实度和含水量为主要的检测对象。在市政道路施工中,务必严格依据规范的标准和要求控制上述环节。且以试验数据为基础严格控制比例,检测配合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施工材料检测的精度。在采购原材料时,要以优质的供应商为首选。尤其要重视水泥和级配碎石的选择,注重原材料的经济性,确保材料可满足施工要求。

2.4处理水稳层的摊铺和碾压

摊铺和碾压是影响水稳层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人员应及时清理基层表面,确保表层无杂质,或者也可应用清水润湿表面。摊铺施工中,需避开恶劣天气,有效规避路面含水量迅速变化,对工程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如一台摊铺机无法完成摊铺工作,则需设置两台摊铺机共同工作,且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两台摊铺机之间的距离,避免设备冲撞。在摊铺施工中,要匀速操作摊铺机,加大控制摊铺厚度的检测力度,使其充分满足水稳层施工的要求,增大材料利用率。不仅如此,施工人员还需高度重视摊铺监督工作,如发现漏洞和异常,则需及时调整并处理,维护工程的施工安全。

2.5后期的养护处理

后期养护需要全面考虑水泥的干缩性,也就是说,施工人员在施工后需及时补水。喷水时要坚持适量多次原则。若在夏季施工,则应增加洒水次数。为了保证养护保湿的效果,可在洒水后覆盖土工布,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养护期间不得通车,不得踩踏,以优化路面的性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水稳层路面施工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水稳层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工程的各项性能,因此在工程施工期间,要求施工人员全面掌握各工序施工要点,且注重后期的养护,以此增强施工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促进道路工程的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李军.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2):175-176.

[2]王志强.市政道路工程路面水稳层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