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排水设施是指将应用于路基的排水设施的总称。针对水的不同情况,主要分为地面排水设施和地下排水设施。路基排水设施具有拦截、汇集、排除地面和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的功能,能使路基免受水的侵害,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简述
水是形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水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路基的水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因此路基的排水工程可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为了保持路基能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将地面水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漫流、聚积和下渗,而将地下水截断、疏干,降低地下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之外。
路基排水任务: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的限度以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及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
路基排水目的:将降落在路界范围内的表面水有效地汇集并迅速排除出路界,同时把路基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拦截在路界范围外,以减少地表水对路基和路面的危害以及对行车安全的不利。
路基排水工程应首先施工桥梁涵洞及路基施工场地范围以外的地面水和地下水排水设施,使地基和填土料不受水侵害,保证路基工程质量和进度。而施工场地的临时排水设施应尽量与路基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排水原则
(1)排水设施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讲究实效、注意经济。
(2)注意与农田水利相配合。
(3)设计前必须进行调查研究,重点路段要进行排水系统的全面规划。
(4)要注意防止附近山坡的水土流失。
(5)路基排水要结合当地水文条件和道路等级等具体情况,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6)尽量阻止水进入路面结构,提供良好的排水措施,迅速排除路面结构内的水。
地面排水结构物
地面排水设施是用来汇集路基范围之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并把它排泄出路基范围以外,防止其漫流、滞积或下渗的排水构造物的总称。
1.边沟
边沟一般没置在路堑、矮路基、零填零挖路基以及陡坡路基边缘外侧或坡脚外侧,主要用来汇积和排泄路基及其边坡表面的自然降水。
2.截水沟
在路堑或挖方路基坡顶以外的自然坡面上,为了拦截自然坡面的径流,使其不致沿着边坡流入路堑或挖方路基内,必须设置与绝大多数地表水流方向垂直的水沟,称为截水沟,截水沟的主要作用是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
3.排水沟
排水沟的主要作用是引水,是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如边沟、截水沟及取土坑和路基附近积水等),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
4.跌水和急流槽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沟底为阶梯,水流呈瀑布状自由跌落式通过的沟槽称为跌水:其作用是在较短的距离内,降低水流流速,消减水流能量 在陡坡或深沟地段设置的坡底较陡、水流不离开槽底的沟槽称为急流槽,其作用是将上下游水位差较大的水流引至桥涵进口或路基下方。
地下排水结构物
地下排水结构物主要用来排除地下土层渗水,降低地下水位,将影响路基强度及稳定性的少量地下水拦截、汇集并引排至路基范围以外的适当地点。
1.暗沟
暗沟是设置在地面以下引导水流的沟渠,其本身不起渗水、汇水的作用,因此暗沟的主要作用是把路基范同内的泉水或渗沟所拦截的水流,排到路基范围之外暗沟一般根据地下排水需求合理设置,其断面一般采用矩形,多采用砌石盖板结构。板顶填土不小于50cm。暗沟底部应保持一定纵坡以利排水,防止淤塞。
2.渗沟
渗沟主要用来降低地下水位,汇集和拦截流向路基的地下水,并将其排出路基范围之外?它是公路路基最常见的一种地下排水沟渠,尤其适用于地下水埋藏不深、渗透量不大和土层不够稳定的地段。根据地下水位分布情况,渗沟可设置在边沟、路肩、路基中线以下或路基上侧山坡适当位置,但渗沟沟底必须设在不透水层。
渗沟由碎(砾)石或管(洞)排水层,反滤层和封闭层所组成。根据排水层的形式,渗沟可分为三种:填石渗沟、管式渗沟和洞式渗沟。渗沟走向应尽可能与地下水流相互垂直。渗沟出口必须排水通畅。
3.渗井
渗井属于立式地下排水构造,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时,可采用立式竖向排水,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中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除。
渗井直径一般多为0.5~0.6m,距离路基坡脚不小于10m。
养护维修
(一)地面排水设施的养护与维修
(1)除坚持日常检查外,应加强汛前、雨中、暴雨后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清除,保证路基各排水设施的正常工作。
对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及暗沟(管)等排水设施,在春融前,特别是汛前,应全面进行检查疏浚,保证各排水沟渠完好无损,水流能够畅通无阻。
雨中必须上路巡查,及时排除堵塞、疏导水流,保持水流通畅,并防止水流集中冲坏路基。
暴雨后应进行重点检查,如有冲刷、损坏,必须及时修理加固,如有堵塞应立即清除。
(2)对各类地面排水沟渠,应经常保持设计断面形状和尺寸,满足排水要求。
一般情况下,边沟的横断面形式,土质边沟宜采用梯形,石质边沟宜采用矩形,流线形边沟适合积雪或积砂路段,三角形边沟适用于矮路堤或机械施工时。边沟的底宽一般不应小于0.4m,深度也不宜小于0.4m。
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断面形式一般都采用梯形,底宽不小于0.5m,深度按设计流量确定,也不宜小于0.5m。
若发现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内有淤泥或边坡剥落的土块,或沟壁损坏,造成沟渠断面形状改变,应及时清淤和修复。
(3)对各类地面排水沟渠,还应经常保持沟外边坡的坡度,以防塌堤,阻塞边道。
当发现排水沟渠的边坡特别是土质边坡松散滑塌时,应立即修复。
(4)为了保证沟渠迅速排水,应经常疏通,一般使沟底保持不小于0.5%的纵坡,在平原地区排水有困难的地段,不宜小于0.3%。当纵坡大于0.3%时,则需要进行加固。当纵坡等于或超过7%时,宜设置跌水或急流槽。
(5)保证排水沟的水流在注入河流或其他沟渠时,成锐角相交,且不大于45°,使水流顺畅,避免冲淤。
(二)地下排水设施的养护和维修
地下排水设施的养护和维修应做到以下几点:
(1)应经常进行检查,如发现堵塞、淤积,应进行清除冲洗。尤其是雨季,应保证流水畅通。
(2)应经常注意保持地下排水设施排水口的排水能力,防止堵塞。如发现沟口长草堵塞,应及时清理和冲洗。
(3)如碎(砾)石层淤塞不通时,应翻修,并剔除颗粒较小的砂石。
(4)地下排水设施的其他部位,由于平时不便于检查,可以在降雨之后调查,看其机能是否正常。如果地下排水设施的机能显著降低,或者可以断定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时,应该考虑新设或增设地下排水设施。
(5)如发现排水口的流量变化有异常,或路面出现裂缝或凸凹,若经检查是由于地下排水设施的破坏而引韶的,则府维修或萤修地下排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