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位于临沂市柳青河上,与内环路相连,是南坊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结构方案采用独塔双索面自锚式钢筋混凝土悬索桥形式,桥梁主跨为70m,边跨为25m,主缆中心距32m,顺桥向吊索间距4m。索塔采用欧式塔型,塔结构总高34米,桥面以上塔结构高24.5米(其中2.5米为装饰部分,桥面至主缆中心点为22米);横断面上共两个欧式塔,中间不设横向连接。桥梁横断面宽43米,上部加劲梁采用双边肋纵梁与吊杆间横梁相交的框架体系,纵横梁高度采用2米,其间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桥面板,桥面铺装采用7cm厚沥青混凝土。下部结构主塔基础采用φ150cm的群桩,主跨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边跨桥台采用半整体式重力桥台。
1.1桥位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1、区域地质构造
桥位处区域地层主要为:上部为第四系河流相冲洪积粘性土、砂土等覆盖层,厚度一般5~14米;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石炭系、奥陶系地层,其中白垩系地层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质安山岩、角砾状安山岩、粗安岩,凝灰岩以及灰黄色含砾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等,主要分布在沂河东岸;石炭系地层主要为灰黄色和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细砂岩、铁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石灰岩、碳质页岩和煤线(层)等,主要沿沂河两侧分布;奥陶系地层主要为灰色厚层、中厚层泥晶灰岩,灰色、黄灰色厚层和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夹粉晶白云岩以及中厚层粉晶、灰质、泥质白云岩等,主要分布在沂河西岸。本区地层产状平缓,倾向北东20~40度左右,倾角10~40度。
岩体中有中生代燕山晚期侵入岩分布,主要为闪长岩、煌斑岩、二长斑岩等,呈岩脉状展布于基岩中。
区域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主要有沂沭断裂带和蒙山断裂。
沂沭断裂带是山东省最重要的断裂带,主要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西向东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由断裂切割而形成"两堑夹一垒"的结构形式,沂沭断裂带是一条多期活动的复杂构造带,新构造运动强烈,最东边的昌邑-大店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向西依次减弱;沂沭断裂带的最西边的鄌郚-葛沟断裂,距拟建场地5公里左右。另在附近地区内,发育大量北北东、北西、东西向小断裂,规模较小,在区域中不占重要地位。
蒙山断裂为平邑断陷的北部边界,在拟建场地北约15公里左右,呈北西向310~320度展布,倾向南西,倾角60~70度,断裂带宽30~50m,断裂下盘为寒武系地层及前寒武侵入花岗岩、变质岩等,上盘为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主活动期为燕山期,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2、场地水文简况和地形地貌
拟建悬索桥位于柳青河下游地段,向南约2公里汇入沂河。柳青河因多年人工筑坝,下游水流平缓,平均水深小于1.0米,河床底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洪水集中在夏季,最大水位约在标高68.0米。地貌上属河床和河堤,形态为U字型,地形起伏较大。桥位处地面标高为65.88~72.88米。
3、气象
鲁南地区地处中纬度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气候,临沂市在此区的南部平原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年气温高,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夏季炎热,雨量集中,暴雨多。1951~1988年历年平均气温13.25℃,极端最高气温40.0℃(1951年6月20日),极端最低气温-16.5℃(1969年2月6日)。春秋冬三季多偏东北风,夏季多东至东南风;降雨量年变化大,累计年平均降水量864.50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1417.3毫米(1960年),最少年降雨量为529.5毫米(1988年),降水量时间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3.9%,为春秋两季降水量的二倍。初霜期平均在霜降前后,年无霜期平均200天,年平均相对湿度69%,年平均蒸发量1767.3毫米。年平均气压1007.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