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水利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城乡供水、防洪除涝和灌溉工程体系,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水资源分布不均仍然是我县的基本水清,旱涝灾害仍然是全县人民的大患,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的突出瓶颈,水利设施管理上的薄弱仍然是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水利工程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工程风化、老化严重,后期修建的水利工程,由于自然灾害和水利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多种原因,造成重建轻管,超期限运行,损坏严重,水利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大局的作用还不明显,城乡水资源短缺和饮水安全的难题仍旧存在。
一、基本现状
建国以来,全县共兴建水库、护岸、人饮、灌溉等工程在内的各类水利设施150处。其中: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1座、塘坝43座,总库容3000m3,堤防3条,总长13公里,保护耕地5000亩,人口2.8万,自流灌区及提灌站工程80处,泵站扬水工程27处,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防汛抗旱能力的工程体系,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施超期限运行、老化严重、加之其它工程建设时毁坏、人为损坏、变压器被盗、河流污染或水源枯竭、配套工程设施未完善等诸多原因。造成全县水利设施运行不畅,长期处于修修补补的被动局面。具体状况:
1、自流渠道工程。共有自流渠道9条,设计灌溉面积7950亩。目前彻底毁坏,已无法修复的3处,毁坏严重改为电力提灌站的2条,能正常运行的3条,实灌面积2900亩,受益群众583户2900人。
2、电力提灌站工程。共有电力提灌站68处,设计灌溉面积13400亩,受益群众871户6097人,目前因水源或占地问题彻底毁坏无法修复的6处,后续工程未完善不能使用的8处,有一定问题使用不正常的21处,能正常使用的32处,实灌面积6400亩,受益群众533户2667人。
3、人饮工程。目前有泵站27处,引水工程1处,小电井1712眼,水窖3198口,共解决了11600户,5.85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2004年前人饮解困工程解决2.26万人;2005年至2009年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59万人)。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和地下水层破坏,已建成的水窖秋季蓄水量不足,水井水位下降、水质变化的反映日益增多,在已建成的泵站扬水工程中,已有元城、五蛟、上里塬、东山水管所、悦乐草蓄园区等反映水量不足或水质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