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贸城建设需要将原河道改道整治,全线建成生态景观河道,该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双福新城的一个亮点。
施工图设计范围为大溪河河道全段整治(双福国际农贸城段)工程,本次(段)施工组织设计自原农贸城改道整治点K1+1821至K0+800(K1+821~K3+210已实施),包括护岸工程和疏浚工程。
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1994)的有关规定,双福新区为独立城镇开发中心,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标准。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堤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标准。因此本工程为Ⅳ等工程,主要建筑物防洪堤及排泄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
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河道属北半球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3.9℃~18.4℃, 最热月8月,多年平均气温27.5°C,最冷月1月,多年平均气温6.3°C。极端最高气温43.4°C(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2.5°C(1975年12月15日)。无霜期常年平均341天,年均湿度81%,多年降雨量为1030毫米,其中大雨、暴雨多集中在7~8月,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0mm。
拟建河道沿线地表水体以溪沟、水塘为主。
本次河道改道整治线路内有一水塘,长约60m宽约50m,水深约0.80~1.5m;有一处经过原河道及农贸城项目造成的堰塞湖,河道长约150m宽约90m;另一处经过原河道,河道长约30m宽约9m,小河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丘间冲沟农田余水、河道上游来水。
1、基础设施条件
河道整体位于双福新区三界村区域,有一段农村机耕道可到达河道区域边约100m,交通条件较好,施工用水电暂不具备线路供应,需自行发电和运输施工生活用水。
2、 地形地貌
建设区属背斜丘陵谷地地貌,受北侧长江影响,河谷基本呈南北向发育,与路线正交,沟谷一般较浅。勘察区台状、脊状浅丘与沟谷相间,浅丘呈“爪”状伸出,海拔高程为290~315m之间,浅丘顶高程一般315~320m之间,泥岩出落较多时,地形坡度一般较缓,一般20~30°。浅丘按形态可分为:斜面状、脊状浅丘、坪(台)状浅丘、坦谷圆岭状浅丘。第四系地层覆盖,一般厚度为0.00~3m,在部分斜坡一带见有基岩出露。
3、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揭露,线路区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残坡积层、基岩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地层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
杂填土:棕褐、灰白等杂色,主要分布于居民区,成分杂乱,填筑年代和厚度不一,居民区附近多为生活和建筑垃圾、低液限粘土、砂岩、泥岩块石不均匀回填而成。道路及附近一般由低液限粘土、泥岩、砂岩碎石组成,结构密实,碎石含量20%~40%,粒径20~450mm。
素填土:棕褐色,低液限粘土、泥岩、砂岩碎石组成,结构松散~稍密,碎块石含量20%~40%,粒径20~450mm。稍湿。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主要分布在浅丘间沟谷地段,主要的物质成分:①低液限粘土,棕红、褐黄色,呈可塑~软塑状,主要由粘土矿物及粉砂质组成。②粉砂土:褐黄色为主,局部灰褐色,主要为石英、云母等矿物颗粒、片状、针状物组成,夹较多透镜状粘性土团块。稍湿-湿,稍密。
3)第四系残坡积层:
一般分布在丘陵间平缓谷地及坡角较小的斜坡上,主要物质成分为:①低液限粘土:褐黄、棕红色,呈可塑~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一般上部多为耕作土,含较多植物根系。②局部稻田地段为淤泥质低液限粘土,呈灰黑色,软塑状。
4)基岩
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 :沿线出露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褐红色、棕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及粉砂质组成,砂质含量较高,局部夹薄层状砂岩条带。中厚~巨厚层状构造,局部薄层状。铁、泥质胶结为主。
4、地表水
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小溪沟及鱼塘,线路施工时将对原河道一段进行回填,溪沟地段地表水主要为农田余水,水量受季节影响大,对线路修建的影响较大。
5、地下水
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土壤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土壤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以蒸发和向低洼处紊流的方式排泄。水量因季节和赋存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冲沟两侧斜坡覆盖层较厚,松散岩类孔隙水含量较小,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以蒸发和向低洼处渗流的形式排泄,所以部分季节,该层水量较小。冲沟中主要为低液限粘土,局部为第四系填土,厚度较大。
2)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基岩出露面积较小,岩层平缓,地下水不易汇集,但受农田及鱼塘积水影响,因此该类地下水亦较丰富。
三、现场交通情况
河道周边有一个农村机耕道到达附近,沿河道方向需要对居民区拆迁,间或有小道可以通过。拟在进场前对临时道路进行连接,形成一条贯通的临河道路。
四、现场施工条件
本工程现场施工条件较好,部分河道有房屋设施需拆迁,拆迁后河道沿线有较多建筑垃圾,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