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水利工程 » 水利施工
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4p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5-11-0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96 KB
  • 资料分类:水利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给水顶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04p
工程内容:DN1420过河顶管及招标文件明确的内容
建设规模:DN1420钢质顶管长292m、顶管工作井和接收井各一座。
工期要求:招标工期为4个月。
质量等级标准:合格
2.2 地形地貌
场地地处南通城区节制闸西,位于在建滨江大桥西侧,场地地貌类型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貌单一,成陆时间较晚。拟建场地穿越通吕运河南北两岸,现通吕运河宽约280m,为航运通道,河道呈东西走向,两岸地形平坦,两侧陆地地面高程4.55~5.30m左右,水域河床高程-3.90~2.79m(顶管位置),淤泥厚0.30~4.30m。通吕运河经多年运行,河道已淤积严重,根据南通市江海测绘院的勘测,通吕运河全线普遍淤积,河道底宽变窄,河床抬高;长江~节制闸段长度2.0km左右河底宽150~239m,边坡比1:4;现通吕运河南侧淤积现象明显。
我公司在勘察现场后考虑顶管工作井设在北岸,接收井在南岸。北岸顶管工作井位置现为南通第三砖瓦厂堆场,现仍在使用;南岸工作井位于大桥施工通道西侧;两个井之间为顶管区。顶管中心线距滨江大桥桥墩基础西侧外边线北侧为17.0m,南侧为18m。顶管横穿通吕运河,通吕运河南北两岸均采用石驳护岸,南岸石驳线变化不大,采用天然地基;北岸石驳线受人为改造变化较大,其中大部现石驳线均为近期施工完成,下部采用混凝土预制方桩桩基础,桩顶高程为0.87m,桩底高程为-8.13m。同时在北岸顶管区域东侧距顶管中心线1.3m处有一原第三砖瓦厂堆场1号吊机基础存在。顶管区域东侧在滨江大桥2号墩至南岸为滨江大桥施工浮桥,其下采用钢管桩,滨江大桥2号墩位置顶管中心线距浮桥钢管桩外壁约2.8m,2号墩位置至南岸顶管中心线距浮桥钢管桩外壁约6.6m。
2.3施工条件
根据我们对拟建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踏勘,目前施工现场用水、电、路已通,工程勘探资料已具备。
2.3.1交通运输:
该工程顶管穿越通吕运河,水陆交通方便。施工设备及钢管、砂石料等施工材料可通过人民路由汽车直接运至工地。
2.3.2、施工场地
本工程规模大,特别是顶管时钢管堆场占地面积大,南岸现场可利用施工场地狭小,临时设施及材料堆放场地布置困难;而北岸临时用地较宽敞,目前整个砂堆场已全部租用。因此在施工期间,拟将北岸作为钢管组焊场地及主要施工场地。
2.3.3、临时用电
施工用电可直接从大桥项目部接到施工现场,总用量已够本工程施工负荷用。
现场用电按现场实际需用情况,编写施工用电方案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和批准。严格按照电气规范安装验收。
2.3.4、临时供水
施工用水采用运河内的水。
2.3.5地质条件
施工区域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松散土层。土层可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a-1 杂填土:层厚1.00~2.80m,以混凝土地面及抛石、碎砖块为主,南岸现象比较明显,极不均质,分布于陆域工作井、接收井部位。
a-2 素填土:层厚1.00~1.50m,湿,以粉土混粉质粘土为主,混贝壳、植物根茎等物,极不均质。分布于陆域工作井、接收井部位。
a-3 河淤:层厚0.20~4.50,饱和,含腐烂植物,具腥臭味,仅分布于运河河底。
b 粉土夹粉砂:层厚2.60~9.50,很湿,上部含铁锰质浸染斑点,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欠均质。施工区域均有分布。
c 粉砂夹粉土:层厚7.50~10.00,饱和,以石英、云母为主,局部夹粉土较多,具水平层理,欠均质。施工区域均有分布。
d 粉土夹粉质粘土:层厚大于5.00,含少量腐烂植物,干强度低,低韧性,摇振反应慢,无光泽,局部与粉质粘土、粉砂呈互层状,极不均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