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来源 1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结论 4
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 4
1.4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5
1.5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5
1.6 水土保持监测 6
1.7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6
1.8 水土保持结论及建议 7
1.9 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7
2 方案编制总则 9
2.1 方案编制目的和意义 9
2.2 编制依据 10
2.3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执行标准 13
2.4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14
2.5 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 15
3 项目概况 16
3.1 基本情况 16
3.2 建设项目概况 16
3.3 工业场地布置 17
3.4 施工生产生活区 19
3.5 给排水 19
3.6 供电 19
3.7 进矿道路 20
3.8 通讯 20
3.9 沉陷区情况 20
3.10 开拓方案 22
3.11 生产系统 23
3.12 工程占地 25
3.13 土石方平衡 27
3.14 施工组织 31
3.15 目前工程建设情况 32
3.16 投资及进度安排 33
4 项目区概况 34
4.1 自然环境 34
4.2 社会经济概况 39
4.3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9
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43
5.1 工程引起水土流失分析 43
5.2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44
5.3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49
5.4 主体工程占地分析与评价 49
5.5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表土堆放场选址的分析与评价 50
5.6 施工组织、施工方法设计的分析与评价 51
5.7 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 52
5.8 水土保持工程界定 54
5.9 工程建设水土保持评价结论和建议 57
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59
6.1 防治责任范围 59
6.2 防治分区 60
7 水土流失预测 63
7.1 已建工程水土流失回顾调查评价 63
7.2 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和预测范围 65
7.3 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 65
7.4 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 68
7.5 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 71
7.6 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75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78
8.1 防治目标 78
8.2 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79
8.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 80
8.4 工业场地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83
8.5 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1
8.6 排水管道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3
8.7 进矿道路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4
8.8 输电线路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5
8.9 直接影响区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96
8.10 运行期防治措施 97
8.11 工程量统计表 98
8.12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03
8.13 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 104
9 水土保持监测 106
9.1 监测的目的意义 106
9.2 监测原则 107
9.3 监测依据 108
9.4 监测范围 109
9.5 监测重点区域及监测内容 109
9.6 监测方法和方式 110
9.7 监测点位的布设 111
9.8 监测工程量及监测设备 113
9.9 监测时段和频率 113
9.10 监测技术要求及管理 115
9.11 水土保持监测制度 115
9.12 监测成果要求 116
10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18
10.1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118
10.2 防治效益分析 133
11 实施保障措施 136
11.1 组织领导与管理 136
11.2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管理 137
11.3 招标投标 137
11.4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138
11.5 水土保持监测 138
11.6 监督管理 138
11.7 检查与验收 138
11.8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 139
12 结论与建议 140
12.1 结论 140
12.2 建议 141
本工程建设区总占地9.67hm2,工业场地和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原为一个废窑坑,没有表土可剥离,因此工业场地和施工生产生活场地只计回填土,不再计剥离表土量;通过分析计算,本工程总挖方6.361万m3,总填方21.287万m3,外借方16.811万m3,弃方1.885万m3,弃方为排水管道区和输电线路区剥离的表土,可用于复耕。工业场地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已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井和副井正在建设,施工生产生活区内的临时房屋全部建成,排水管道区和输电线路区均已施工完毕,临时占地已交由当地群众耕种,进矿道路路面已铺设完毕,但未修建排水沟,未种行道树,工程计划于2013年9月完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317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为1910万元,全部投资由**********负责。矿区沉陷区面积为13.60hm2,在建设区和沉陷区内不需要拆迁安置。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矿体赋存空间部位和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四个矿体,矿体均为交代的捕掳体成矿。其中Ⅰ矿体较大为主矿体,Ⅱ、Ⅲ、Ⅳ矿体均为薄层小矿体,矿体产状基本一致。
Ⅰ矿体走向38°,倾向128°,倾角10°左右。矿体走向长度最大150m。倾斜延深120m,矿体厚度6.47m-24.95m。TFe平均品位53.06%。矿体呈透镜状体赋存在矽卡岩内,矿体埋深226m-270m,赋存标高-195m~ -230m。Ⅱ、Ⅲ、Ⅳ矿体矿厚分别为1.56m,1.96m,2.90m,TFe品位变化为45.18%、34.34%、42.17%。铁矿石资源量42.9万t,属于小型矿床,矿山生产规模为年产原矿6万吨。
由主矿体的赋存条件可知,矿体埋藏较深,属于缓倾斜中厚矿体,地表不允许塌陷,采用地下开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