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建筑的成功离不开对结构工程师的尊重,正是他们的计算和实验,让传统工艺重新绽放光辉,也让现代技术不断推进发展。在堪称百花齐放的日本当代建筑界,叫得上名号的结构建筑师却屈指可数,佐藤淳无疑是个中翘楚。


 

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师从木村俊彦,多次与隈研吾、藤本壮介、石上纯也等知名建筑师合作,2010年又凭借“建筑如空气”捧回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现年45岁的佐藤淳已经有着颇为亮眼的履历。这位日本的“结构鬼才”有着日本传统中对于设计者和手工劳动者的尊重和谦逊,亦保持着一个优秀结构工程师不断突破“不可能”的自信与坚定。


 

1995至1999年,佐藤淳就职于木村俊彦的工作室,提及这位当代许多新锐结构师的导师,佐藤淳坦言他从木村老师那里学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建筑师进行协同。从石上纯也到藤本壮介,佐藤淳合作过的建筑师都是极具个性,在设计时放任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些甚至违背力学的基本原理的。“但我是一个不说不可能主义者。”佐藤淳笑道,“建筑师关注的不是部件,而是空间,而结构工程师首先就要对建筑师的空间想象力给予尊重和理解,这是我们最基本的素质。”在此基础上,结构工程师运用自己知识体系中最适合的形态去接近建筑师的想象,反复磨合融通最终提出一个大家都较能认同的方案。


 

“所以结构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筑的协调者和实现者,两者之间的工作领域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交织的。如果一定要说的话,结构在一个完整的建筑中大概起到40%的作用吧,作为技术工作者,决不能再多了。”


 

除了和建筑师的交流,佐藤淳印象中木村俊彦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多和现场工人对话,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真实落地的本领。”有一次佐藤淳配合设计一个钢结构的工厂,一位年轻的现场工人抱怨缝隙太小,无法把手伸进去焊接,建议切开原来的结构。佐藤淳反而受到启发,改良了设计初稿,让节点更加优美,也让施工更加便捷。


 

和建筑师进行结构确认,当场计算出建筑结构的部件尺寸是作为结构工程师的硬功夫。对于现在的佐藤淳来说,无论多复杂的结构,他都能保证在10分钟内就计算出构件的尺寸。佐藤淳说他没有不喜欢的设计,也不会因为结构复杂就拒绝接手。“确实建筑师和结构师有时会选择意气相投、性格相合的人合作,但我绝不会故意去挑拣项目,如果推辞的话,那一定是因为档期的问题。”


 

日本是一个具有悠久木结构传统的国家,相较于喜欢用硬木制作大梁大柱的传统,日本则更偏爱榉木等软木,对于精巧榫卯结构的手工加工非常发达,历代传承。从2010年到2013年,佐藤淳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接连合作了四个项目:下关市川棚温泉中心、星巴克太宰府店、GC口腔科学博物馆和日本微热山丘,通过对木结构的全新应用探索这种古老的方式在现代的可能性。


 

木结构是否一定需要承担功能性?在这个问题上,隈研吾和佐藤淳有了“争议”,隈研吾认为即使结构只作为漂亮的装饰和造型,也可以接受,佐藤淳却坚持其一定要承担功能作用。事实证明,那些有结构功能的建筑最终都成为了隈研吾的经典之作。

两人于2010年设计建造的位于爱知县的GC口腔科学博物馆,取法传统的日本木玩“刺果”(cidori,即中国的鲁班锁),使用日本最优质的桧木木材,在三根木棍的节点处完全不使用螺丝、胶水和钉子,就像上千个“刺果”玩具组成的巨大而抽象的网络。日本的媒体曾评论说这一实践展现了两人对抗机器制造业,企图让建筑回归手工的意图。佐藤淳却回应说,“现在的手工是对未来数字化投入精巧建筑的一种基础展示。”他解释说,在隈研吾的木装置系列中,邀请了非常优秀的“宫大工”在现场加工。“当然随着技术的推进和数字化控制的发展,这些精巧的切割会逐渐更加容易完成。未来精细的构件都可以通过机械化来实现,我们希望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精细化不仅应用在机械设备和制造业,也可以应用在建筑上,从而将建筑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随着新技术的膨胀式地发展,与前辈相比,现在的建筑师可能很难对自己的设计做到方方面面的绝对统领,特别是对材料和结构的研究重担更多地落到了结构工程师的身上,佐藤淳坦言,对于结构师来说,从传统的机构计算转向结构设计,是他们正在面临的一大挑战。


 

提及最近日本建筑界的大事,无疑是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废除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方案。佐藤淳认为这样的结果是件好事,因为扎哈的设计不仅不符合日本传统的设计方式,而且对力学方面的考虑几乎没有。“如果扎哈的设计在力学上更科学,更讲究结构的序列性,相信对她的质疑会消失一半以上。”佐藤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