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桩底后压浆技术的应用

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应用广泛,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孔底沉渣,降低了桩的承载力,采取对桩底实施后压浆技术可以使桩底沉渣隐患得到根除,强度得到补强,桩底土体得到密实,桩与桩底土粘结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大大降低桩基沉降量。
 
2桩底后压浆施工流程及工艺
 
2.1桩底后压浆施工流程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成桩检测完成后,方可实施桩底后压浆施工。依据工程施工管理程序,做好后压浆施工的施工准备,按设计要求,做好进场原材料符合报验准备,做好压浆设备的进场报验,施工方案审批,施工现场准备。完成各项施工准备后,按设计要求进行水泥浆的制备。水泥浆制备的同时,对压浆设备进行准备,对搅拌机、压浆泵等进行运转检查,对压浆管路等进行耐压实验。符合要求后进行桩底后压浆注浆施工。
 
2.2桩底后压浆后压浆施工工艺
 
2.2.1桩底后压浆系统安装
 
桩底压浆导管采用与桩基超声波无损检查管(声测管)合用,即“一管两用”。在声测管底部安装和桩底压浆阀相匹配的接头以便连接,连接前应保证声测管、压浆阀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压浆管安装在钢筋笼内部,用铁丝绑绑扎在加劲箍内侧,靠近钢筋笼主筋,固定绑扎点为每道加劲箍处。
 
压浆管的顶端高出桩顶0.5米,底端应延伸至桩底,与钢筋笼连接牢固,管的接头要密封、不漏水,与压浆管对应的主筋要延长至桩底,底部设置一道加强筋(同桩基钢筋笼加强筋规格相同),形成整体骨架,以保证压浆管固定有效,首节钢筋笼入孔前安装桩端压浆阀。
 
钢筋笼吊装入孔应对准孔位,缓慢下放,不应碰撞孔壁,吊装中如遇阻力,不得强行进行,应查明原因处理,进行处理后,继续施工,再次检查压浆系统,保证压浆系统安全完好。钢筋笼安装时检查钢筋笼顶面高程,当达到设计高程时应穿杠固定,保证桩端压浆阀位置准确到位。
 
2.2.2水泥浆制备
 
压浆水泥浆由42.5MPa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膨胀土、水、减水剂组成。水灰比应按设计进行配置,水泥浆和易性良好,不产生离析沉淀现象。水灰比宜控制在0.5~0.9,施工时根据现场试桩实验随时调整。正式压浆前,应先进行试压浆,对浆注浆压力、压浆量、注浆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以确定最终参数。
 
水泥浆的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搅拌好水泥浆进行过滤后,存入储浆桶中备用,过滤水泥浆中粗颗粒,防止高压泥浆泵堵塞。水泥浆拌制后放足15min,以消除浆液中的空气含量。水泥浆从开始拌制到使用结束最长保留时间应有实验来确定,一般不得超过2h。
 
2.2.3压浆
 
注浆施工宜在成桩7天后进行。压浆顺序可根据地质、水文情况经有经验的后压浆施工技术人员确定。正式压浆浆前先注入一定数量的清水疏通压浆管。压浆时,按照低档慢压、先稀后浓的原则进行压浆,使桩端或桩周土体被水泥浆液逐步填充。
 
注浆速度要控制在30L/min内,宜慢不宜快,以提高压浆渗透分部的均匀性和有效性。桩底后压浆采取压浆量与压力双控,以压浆量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若压浆压力达到控制压力,并在持荷5min后达到设计压浆量的80%,可认为满足要求。注浆完毕后,立即把注浆管的堵头拧紧,防止回浆而降低注浆效果。
 
压浆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浆。注浆过程中,为监测桩的上浮情况,采用高精度的水准仪设置在管桩顶进行观测。压浆泵由专人操作,专人控制压浆量,专人观测压力表,专人观测桩身上浮,及时记录现场情况。
 
3质量控制措施
 
1)要求先选取1~3根管桩进行压浆试验,现场总结经验,必要时调整水灰比及压浆工艺要求。
 
2)注浆用水泥浆宜按设计水灰比配置,并且搅拌2min以上,并在2h内用完,采用滤网进行两级过滤,防止未搅匀的水泥粗颗粒进入高压泥浆造成堵塞。如发现高压泥浆泵压力跳动较大等异常现象,宜停止注浆,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行注浆施工。如停顿时间过长,则将注浆管内的水泥浆用缓凝型的水泥浆置换出来,橡胶输浆管及高压泥浆泵用清水冲洗,待恢复正常后再行注浆。
 
3)注浆应低档慢压,先稀后浓。低档慢压既能有效防止压力突然增大出现无法压浆的情况,也能防止浆液顺着桩身上窜或从其他地方冒出,使桩端或桩周土体被水泥浆液逐步填充,随着注浆量的增加,压力自然形成注浆增加的状况。
 
4)如压浆量未达到设计要求,就出现浆液冒出地面时,应暂停注浆,并将注浆管内的水泥浆用缓凝型的水泥浆置换出来,停止1h左右再进行注浆,如此往复,直至达到设计注浆量。
 
5)当场地附近出现渗浆现象或注浆量满足要求,但压力较小时,不能盲目地认为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就终止注浆。此时应采用间隔注浆、掺早强剂、封闭渗浆通道等方法,保证有效注浆量。
 
6)后注浆技术终止注浆总的控制原则是以注浆量为主,注浆压力为辅。总压条件为总注浆量达到要求或稳压压力大于3MPa持续1min。
 
4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很好的提高了单桩承载力,在施工中我们要严格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规范操作,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断探索,是科学技术不断的应用和服务于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