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控制,骨料

  0.前言

   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能在现代土建工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特殊性能体现在:具有较高的强度及耐久性;混凝土拌制物具有可塑性;能与钢筋牢固的结合成坚固、耐久、抗震且经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1.1混凝土质量指标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

  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

  1.2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品种较多,按用途和性能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及特种水泥。通用水泥主要用于一般土建工程。包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

  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1.3骨料的质量控制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 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论文参考。砂石骨料是混凝土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通常lm3的混凝土需要1.5m的松散砂石骨料。骨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水泥用量和混凝土要求,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造价。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统筹规划,认真研究砂石骨料储量、物理力学指标、杂质含量及开采、储存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可以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者互相补充。选用人工骨料时,有条件的地方宜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

  2.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拌合料应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和适宜的坍落度。这就要求混凝土的配合比合理,混凝士配合比设计还应满足设计需要的强度的耐久性。首先实验室按照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材料和搅拌方法,根据计算出的配合比进行试拌,制作混凝土强度试块,进行标准养护28d后进行试压。然后,以标准养护28d的检验结果为准,调整配合比,最后得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搅拌施工要点

  搅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润湿。搅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并经常保持准确。

  3.2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求

  (1)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应立即浇筑入模,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槽等下料。

  (2)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宜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范规定,当超过规定时间必须设置施工缝。

  (3)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_填以50mm~10Omm 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防止出现蜂窝、麻面。

  (4)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混凝土因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在浇筑与柱和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h~1.5h,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止接缝出现裂缝。

  4.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温度、湿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所以混凝土的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化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千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混凝土的养护方法、时间与自然温度、混凝土成分有关,当平均温度高于+5℃ 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进行,最少不得少于7d。论文参考。当平均气温低于15℃ 或混凝土的表面不便浇水时,也可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和涂刷薄膜养生液,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的方法进行养护。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及蒸养法。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不能急于拆模,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破坏混凝土结构。

  5.混凝土质量的验收

  验收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外观和几何尺寸。二是内在质量,即实际强度。这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外观质量也可以反映出内在质量的优劣。论文参考。外观检查主要是观察有无裂缝。蜂窝、麻面、露筋、空洞、连接部位疏松。锚筋松动等严重缺陷,如有发生,应进行返工或采取加固措施。几何尺寸检查主要是通过施测实量,确定构件是否能满足使用功能以及下一步施工的要求,并对该产品的质量等级予以评定。内在质量的验收最为重要,并具有否定权。主要通过检阅各种技术资料, 如原材料化验单,施工记录,并在上述记录合格的基础上,根据混凝土试压报告单,分别采取方差未知或非统汁方法进行强度评定,验收合格后,方为完成了混凝土施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也就告一段落,可以将产品交付使用。因此,保证混凝土的工程质量,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问题, 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