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砖混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关键词:砖混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砖混结构具有造价低、施工简便、布置形式灵活等优点,是目前大城市的郊区、中小城市及农村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其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施工技术有较大的发展,但与其它结构形式相比,质量仍有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多年施工经验,就砖混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谈一些体会。
一、砖、钢材与砂浆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砖混结构住宅中,砖的使用数量最多,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质量。所以首先要保证砖的质量达到标准,首先尽可能选购生产砖质量稳定的窑厂生产的砖。其次是尽可能选购一个厂家的砖,尽可能不赊帐购买砖,从而保证砖的质量达到标准。不使用质量达不到标准的砖。在使用的钢材上,需经试验室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禁止使用再生钢筋。使用的预制板件,必须有合格证方可使用。施工规范规定: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水泥砂浆和标号不小于50号水泥混合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3%。标号小于50号的水泥混合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同时砂浆应随拌随用,但是有时隔夜砂浆重新拌和后直接使用,也是造成标号降低的原因之一。规范规定: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果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超过规定时间,直接加水拌和使用,易造成局部墙体砌筑砂浆标号不足,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二、砌体工程质量控制
对砌体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灰缝厚度、砂浆饱满度控制。上述“四度”是影响砌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平整度、垂直度偏差大会改变砌体的受力状态,影响结构安全。砂浆饱满度、灰缝厚度是影响砌体强度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砌筑砂浆存在的问题
砌筑砂浆在施工工程中经常发生质量问题,因素很多,如原材料用砂控制不严,砂浆不试配,不按配合比控制,水泥用量少等。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规定控制: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2、砖块的湿润度问题
在砖砌体施工中,经常有砖湿润度不够的情况发生,而且工人对砖块浇水十分马虎,随意用水管在砖块上洒上一些水,有的没有淋湿,有的还是干砖,他们就让这样的砖块上墙砌筑。浇水是一项比较简单也不太费力的工作,但如果忽视这个环节,砌体的质量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根据试验证明,当砖的湿润度很低,尤其是干砖上墙砌筑时,铺在砖面上的砂浆中水分大量被干砖吸收,使砂浆的流动性变差、砌筑困难,影响砂浆的粘结力,无法将分散的砖块胶结成整体,因此大大降低了砌体的强度,此时砌体的抗压强度最多时可能降低四成,同时砌体的抗拉、抗弯及抗剪强度也会随之大幅度降低。当砖(烧结粘土砖)的湿润度在10%~15%之间时,强度能够保证。
3、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平灰缝的饱满度,灰缝不饱满会使砖块处于受弯、受压、受剪的不利受力状态。砌筑时,往往把砂浆铺得过长,砌到后面时砂浆中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从而导致工程不合格,有的施工单位砌筑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低于80%,有的甚至只达到20%~40%,使砖与砂浆的粘结力降低,影响到砖砌体的质量。有的施工企业不再设置皮数杆,水平灰缝厚度全靠工人自行掌握,由于工人技术水平高低不齐,砌至规定高度时,与相邻位置的砖墙正好差一皮砖,形成“螺丝”墙。陕西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的试验表明,在气温15℃时,铺浆后立即砌砖和铺浆后3min再砌砖,砌体的抗剪强度相差30%,施工气温高时,影响程度更大。实践证明,实行“三一”砌砖法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的砌筑方法,是能够保证砌筑质量的较好方法,它的每一个环节在操作中都不能缺少。
4、砌体间断处的处理不当
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墙体,纵横墙同时砌筑可使交接处衔接牢固。但实际中有时要在交接处临时间断,这在“规范”里也是允许的。但也提出一些要求:“砌体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砖砌体交接处的牢固程度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正常情况下有
时潜伏着,当遇有地震等外力作用时就会毁于一旦。因此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中,纵横墙交接处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上述留槎接槎问题是需要认真注意的问
题。
5、凿槽开洞
在水、电管线施工中,常见到随意在墙上凿槽开洞的现象。在楼梯间、厕所、厨房等管线较多的部位,由于没有预留洞口或预留位置不准确,随后在楼板上开凿洞口,甚至剪断受力钢筋,这样做不仅降低了楼板的承载力,还给厕所带来渗漏的确良隐患。要预防以上问题,最主要的是水电和土建工种要密切配合,按设计要求正确预留洞口。
6、临时施工洞口
在砌体施工中,应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要求留置施工洞口,其侧边距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应超过1m。同时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洞口高度越低越好;洞口上方应设置过梁,过梁搁置长度不宜小于240mm。洞口两侧的砌体留直槎,并沿墙高每500mm放置2根直径为6mm的拉结钢筋,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500mm。补砌前洞口也应提前浇水湿润,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砂浆提高一个等级,并确保灰缝砂补饱满,补砌完一周后,方可进行该部位的抹灰施工。
三、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
1、严格把关钢筋施工质量
首先是要严格把关钢筋下料。纵向钢筋的下料长度是以楼层高度加搭接长度为依据,箍筋的弯钩长度及角度应满足抗震要求,箍筋的制作数量应计入加密部位的箍筋。其次是重视拉结筋的施工。在砌体施工前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好,并分类放置在各砌体施工现场,保证随用随拿,以防错放或漏放。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靠构造柱的纵筋边穿过,不宜在构造柱的中部设置,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而产生质量缺陷。同时在钢筋绑扎中。构造柱的竖向钢筋宜采用焊接头,纵筋与箍筋之间宜点焊。另外,钢筋支立后要加临时支撑,用木杆由两侧支牢,砖墙与构造柱间的拉接筋、构造柱的主筋最好也采用焊接。构造柱的钢筋绑扎支立。在采取了上述措施之后,基本上可避免“钢筋底部反复弯折”的现象发生,消除了隐患。
2、注重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施工质量
(1)构造柱与墙体的结合。按规范要求构造柱与墙体应有良好的结合。拉结筋要按设计要求布置,加密区按设计要求加密,同时保证钢筋的平直和不变形。
(2)构造柱插筋。为保证构造柱下部有牢固根基,规范规定钢筋要插入基础圈梁内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3)构造柱跟部。在浇注构造柱之前要仔细处理其跟部,清扫干净,基础圈梁要打毛,振捣要充分密实。
(4)钢筋混凝土圈梁。钢筋混凝土圈梁是增加房屋整体刚度和增强变形能力的主要构件,而有些施工单位不按规范要求去做,丁字交叉处不增设连接钢筋,在楼梯间圈梁浇注上,将楼梯口梁的浇注与圈梁浇注错开,这无形中削弱了圈梁作用,影响了房屋的整体性。
四、混砖结构渗漏的控制
1、与卫生间相连房间墙体渗漏的控制
与卫生间相连房间墙体由于使用不同材料施工,各种材料在物理性能指标下特别是热胀冷缩系数相异,往往形成裂缝,造成渗漏,针对于此目前设计已加以考虑,但是考虑在墙体施工时后浇砼,施工单位若马虎从事,只用水冲刷一下,渗漏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通过其它类似工程监理我们认为此处增设现浇砼拦水坝,砼浇筑时与板面砼一同进行,确保此处不形成施工缝,就可以确保不渗漏。
2、外墙渗漏
外墙渗漏一般发生于脚手架洞眼和空调管留洞处,对于脚手架洞眼的堵塞稍有不慎即发生渗漏,空调管洞只要保证预埋角度就可以确保不倒泛水。
对脚手架洞眼的堵塞,监理应严格控制按以下操作方法:清理除尘浇水充分湿润布浆(有条件采用膨胀水泥砂浆、砖四周均应满布砂浆)填砖(填砖要注意外墙面凹入20mm勾缝一周后粉刷10mm,留10mm一外粉同时进行。
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外墙粉刷砂浆中掺加防水剂,为减少业主投入,可在基层粉刷完成后,在面层留出8mm二次粉刷层,在二次粉刷时增加防水剂砂浆粉刷,可解决外墙面渗漏。
3、外墙窗户渗漏
外墙窗户渗漏一般从窗下,窗周边形成倒泛水或流水不畅或填塞材料收缩形成缝隙等原因造成渗漏,解决方法是窗塞缝采用软填料,确保其热胀冷缩系数基本与砂浆一致。
窗框线粉刷时上边留出滴水线,下边留泛水,确保上框边水顺滴水线流下,下边顺泛水流出。
4、厨、厕给排水管后浇砼渗漏
厨、厕给排水管后浇砼渗漏是由于新老砼施工接缝处不好,产生施工缝,造成渗水和砼与给排水管接触处由于两种材料热胀冷缩系数不一而产生裂缝造成渗漏,对于后浇裂缝处理应在砼施工时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对洞口采取打毛、接浆、膨胀砼和振捣密实控制措施,确保该处不渗漏,对给排水管施工,目前因采用PVC和PPR等新型材料施工,施工时将两管连接管节(伸缩节)置于楼板现浇砼中,(常规做法是在板上或板下0.5m~0.7m处)因伸缩节管径大于排水管,此处相当于形成一个止水带,有效防止水的渗入。
五、结束语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只有所有参建单位和相关人员共同按照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程序来实施工程项目,才能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合格砖混结构产品。
参考文献:
[1]董家光,刘辉.砖混结构施工中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7(16)
[2]谭皓.砖混结构施工中的几个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07(05)
[3]杨占东,权钟.论砖混结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理与控制[J].管理之道,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