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行业在21世纪的迅速发展,以钢筋混凝土为基础结构的高层建筑在一二线城市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拉性较差,往往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一条或多条的结构裂缝,如果不及时对其加以控制,往往会导致裂缝扩大,进而超出建筑施工所允许的范围,使得建筑整体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所以,如何对钢筋混凝土裂缝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何对已出现的裂缝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如何对整体的建筑采取仔细检查,是相关施工值得考虑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裂缝;处理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和建筑行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整个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已经迅速加快,城市化程度的极大提高,又会反过来促进了建筑行业及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同时,由于城市建筑用地限制了建筑行业的部分发展,为了摆脱建筑用地的限制,城市高层建筑已然迅速崛起,纵观各大城市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这种基础建筑结构已经成为了高层建筑结构的基础结构,其自身的高抗压性更是受到了建筑行业的青睐。然而,高抗压性的背后是较低的抗拉强度,极易产生混凝土结构裂缝,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可靠,施工人员必须做到牢牢把握建筑安全质量关,对于建筑安全要有更全面的认知和重视。本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易出现的典型事例——结构裂缝的处理为例,详尽的论述了建筑过程中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并对结构裂缝的处理方法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广大施工人员和土木建筑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一、混凝土结构中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混凝土的一大优点在于其出色的抗压强度。但这优秀的抗压强度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使得混凝土结构成为高层建筑基础结构首选的同时,也让混凝土的抗拉性大大降低,大大提高了相对于其他建筑结构出现结构裂缝的可能性。根据混凝土实验数据的测量得知,不同混凝土的自身结构的抗拉性存在着一定差别,但基本上都仅仅只为自身抗压强度的七分之一到十五分之一。这就使得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需要更多的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抗拉性,避免因为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力产生严重的结构裂缝,给建筑安全带来隐患。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在未完全浇灌前,由于水泥的硬化程度不同,往往会造成所浇灌区域内产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收缩,继而引起自身水泥浆体积的改变,在结合的平面上产生了不规则的挤压力,从而在结合平面周围形成了数条或者多条的截面裂纹,我们将这种情况的产生,称作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下面,我们来探讨混凝土结构中结构裂缝产生的具体原因。 

  (1)局部结合面的结构产生变形引起裂缝产生 

  混凝土的浇灌存在一个从刚开始的水泥浆到逐渐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局部结合面的结构模板支撑不够牢固,或者局部结合面自身的结构产生变形,那么其变形产生的弹性形变变形力和局部产生的挤压力就会对浇灌的混凝土表面产生挤压作用,如果这个力超过了所使用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抗拉力,就会引起所浇灌表面及其周围产生不规则裂缝。 

  (2)气温过高引起局部混凝土浇灌面自身膨胀形成结构裂缝 

  在炎热的夏季,局部浇灌面周围往往相较于其它季节更容易产生结构裂缝。这是由于温度过高,混凝土自身会因温度过高产生局部膨胀或结构形变,我们将这种形变产生的力称之为“温差效应力”,温差效应力会对混凝土自身有很大的张力和拉力作用,当温差效应力大于混凝土可抵抗自身的抗拉力以后,这种温差效应力就往往会对浇灌平面的构件产生破坏,使其处于过热状态进而出现破损或者强烈收缩,引起结构裂缝的产生。 

  (3)浇灌不当等多种人为因素引起结构裂缝 

  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水泥混凝土的浇灌速度过快或者过慢,容易使得两次浇灌凝结的平面不能完整粘合,如果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未完全凝固前进行浇灌,由于水泥的硬化程度不同,往往会造成所浇灌区域内产生物理变化或者化学收缩,继而引起自身水泥浆体积的改变,在结合的平面上产生了不规则的挤压力,从而对周围的结构构件造成影响,最终产生结构裂缝。除此以外,如果相关施工人员在浇灌前没有对先前凝结的水泥浇灌面进行清理,两次浇灌中没有进行多次振捣,用于保护层的材料未安排妥当,或是用于帮助凝结所插入的钢筋或碎石未合理放置,施工过程不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这都有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结构裂缝。, 

  二、对于结构裂缝的处理及预防措施 

  为了确保将结构裂缝对工程整体结构和质量的影响降到最小,除了对可能造成建筑结构裂缝的因素进行留意,避免其产生意外,还需要注意对已产生的结构裂缝采取相应的进一步处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和整体质量。 

  (1)严格控制浇灌混凝土的混合比,确保结构面浇灌不出现化学收缩 

  相关施工人员应记录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的混合比,从而给后浇灌的混凝土作为配料比的参考,在浇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两次浇灌平面不能完整接触粘合或者出现异常的化学反应,应及时对浇灌的混凝土的配料比进行调整,确保防止因配料比不恰当引起浇灌面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收缩进而形成结构裂缝。如果在浇灌过程中需要辅以适量添加剂,相关施工人员应当取少量先前的混凝土浇灌配料进行试验,检测无异常化学反应后方能投入使用。 

  (2)使用新型的微膨胀自收缩混凝土,减小温度对于结构裂缝的不利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温度容易导致结构裂缝的形成。对于这种情况,可利用当今市场出现的新型微膨胀自收缩混凝土,在后浇筑时将这种新型混凝土搀和其中,在浇筑时这种新型混凝土自身会微微膨胀,压制住先前浇灌的混凝土表面的收缩变形,能够最大程度减小温度对于结构裂缝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对结构模板质量检测,确保接缝严实和强度稳定 

  根据2002年颁布的《施工建筑材料及结构模板质量检测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模板必须保证形状和尺寸与国际标准完全相同,其安装也应参照设计图纸,要安装在适当并且受张力和受剪力较小的建筑结构位置,其安装位置必须保证承受力强,可承受较大压力,模板和相应部件的接缝必须保证接触严密,能可靠地承受第二次浇灌混凝土产生的侧面张力。 

  结束语: 

  通过大量的施工现场的实例分析,不难看出,如果依据上述的分析对结构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了解,并选用优质的新型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料比,使得混凝土结构模型在抗压和抗拉强度不低于设计图纸标明的具体要求。同时,相关施工人员应按照不同的情况对产生的混凝土结构裂缝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就能够将结构裂缝对于建筑整体安全性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够对建筑整体的质量做到更高的保证。只有相关施工人员充分了解结构裂缝的特点,充分掌握多方面对于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将结构裂缝对工程整体结构和质量的影响降到最小,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最大安全性和合理性,进而产生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薛纪荣. 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工程科技.2008,8(32):32-34. 

  [2] 谷继伟、方传海.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科技信息.2011, 6(20):190-191. 

  [3] 吴卫国.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 广东建材.2006,7(11):67-68. 

  [4] 杨超. 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问题的研究[J]. 工程建筑探讨.2008,12(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