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施工后浇带功能的解释及我们在施工中通常会遇上的问题,如:后浇带的留设、后浇带处的二次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处的防水等的具体处理,帮助施工人员对施工后浇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施工中采取切实有效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 施工浇带 留设 防水
一、施工后浇带的功能
施工后浇带分为4种: 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低层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沉降后浇带; 为防止混凝土因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收缩后浇带; 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温度后浇带; 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的伸缩后浇带。我们通常碰到的后浇带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 一般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 其它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 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 “缝”很宽,故称为“带”) , 待主体结构完成, 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 这种“缝”即不存在。
二、施工后浇带的留设
目前施工图设计一般都能在图纸上明确后浇带的部位及相关节点,带我们作为具体实施者的施工人员有必要了解其设置原理。
(1) 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一般在梁、板的变形反弯点附近, 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 弯矩虽大, 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 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 一般宽度以800~1 000 mm为宜。
(2) 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 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 应根据结构构件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对厚度小于300 mm的结构构件, 可做成直缝; 对厚度大于300 mm (但不超过600 mm)的结构构件, 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 对厚度大于600 mm的结构构件, 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3) 后浇带内的钢筋处理。对于沉降后浇带, 钢筋应贯通; 对伸缩缝后浇带, 钢筋宜断开, 因为如果钢筋不断开, 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 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 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三、施工后浇带的模板
1 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搭设
(1)底板的支模方式
为便于清理干净后浇带中的垃圾渣物, 我们可将后浇带垫层的面标高下移200 mm, 将残留渣物置于后浇带底部, 然后用同后浇带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覆盖并抹平, 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2)墙板的支模方式
墙体后浇带两侧(两道) 的钢筋相交点必须全部设置拉钩, 以免钢筋骨架偏位; 保护层垫块挂到位, 保证钢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留设后浇带时, 按墙筋间距, 用松木板锯成小口, 固定于后浇带侧面作侧模, 锯口缝隙用胶带纸粘贴, 用木方加固; 也可用双层钢丝网做侧模, 用钢筋支架做支撑。
(3)施工后浇带施工缝处的模板、梁、板的支模方式
当板的架立筋≤φ8时,为保证板钢筋骨架的位置,可采用φ12钢筋通长设置于后浇带边线外100 mm处,顺后浇带方向布设,而后用φ12钢筋支架架立,保证板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后浇带侧模用20 mm厚松木支设,松木板锯成小口,固定于后浇带侧面,用50 mm ×100 mm木方通长加固。留置后浇带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采用一次性单层钢板网,往往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施工中可采用以下做法:梁板底筋以下用防水水泥砂浆在支模处做成一道宽约5 cm的阻拦坝,避免混凝土从底筋下涌入后浇带。
四、施工后浇带的二次浇筑混凝土
1 二次浇筑混凝土模板的搭设
对于底板和梁板的模板,由于第一次的模板未拆,这时不用重新搭设。但对于墙板,由于之前的模板已拆除,这时应重新搭设模板及支撑,重新搭设的模板应紧贴已浇筑的混凝土面,避免漏浆。
2混凝土浇筑的时间、要求
后浇带内的二次浇筑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按照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
(1)沉降后浇带的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时间。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有条件时再推迟一些时间) ,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后浇沉降带封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其最终沉降量的60% ~80% ,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了,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结构承担。
(2)伸缩后浇带的二次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根据先浇筑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不同的温度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要区别其收缩完成的时间,一般以施工后60 d进行浇筑(这时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以上)为宜,在工期要求紧迫和有特别困难时,也不应少于30 d。
五、施工后浇带的防水
施工后浇带需要解决两个阶段的防水问题:施工阶段的防水,许多工程中的后浇带,设计要求必须待结构封顶乃至更晚方可进行封闭,因而在后浇带封闭前,必须设置后浇带防水;使用阶段的防水,后浇带封闭后,后浇带处是相邻的两条施工缝,也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
1 施工阶段的防水
(1)底板的防水处理
底板混凝土施工前,通常在垫层上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或涂膜防水层(应宽出后浇带两侧各300 mm) ,以增强抗渗效果,阻止底板下地下水的涌入。为防止底板周围施工水、冰雪水流入后浇带,在后浇带两侧500 mm处,增设宽60 mm、高300mm的挡水墙,墙壁两侧抹防水砂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特别是一些地下结构,这样的挡墙也可作为砖胎膜使用,简化了支模工序。
(2)墙板的防水处理
为了使外墙能及时回填土方,可在外墙后浇带外砌筑370 mm厚实心砖墙井做为挡土墙,保护后浇带结构,如地下水丰富,实心砖墙表面可施工一层卷材防水层; 井口盖木盖板,以保持井内清洁。
(3)使用阶段的防水
在后浇带施工时,为提高后浇带处的防水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采用无收缩的二次浇筑混凝土,考虑施工缝的形状(凹缝、凸缝、阶梯缝) ,设置止水带(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条) ,施工缝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空压机吹洗,施工缝表面涂刷一定厚度的界面处理剂,在新浇混凝土浇筑前铺50 mm厚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减石子的砂浆,浇筑新混凝土时充分振捣等等。
六、后浇带施工中的地下排水问题
我们一般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地下水排除较为重视,工程出了±0后就会放松警惕,由于后浇带的设置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之前会给地下水以缓慢排出的机会,极大减小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的压力,而一旦后浇带混凝土浇注完后,地下水对底板的作用将大大增强。对于一些地下室顶板要求覆土而尚未完成的结构,我们在这一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对地下水的有效排除。因为有较多地下室底板局部隆起、筏板基础整体倾斜的情况就是出现在后浇带浇注完毕达到设计强度这一阶段,当然这里有设计中底板结构本身就比较薄弱甚至抗浮设计的缺失的原因,但作为有经验的施工承包商,我们有必要也应该有能力及早发现设计中的缺陷,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有合理细致的施工方案以克服可预见的质量隐患。
七、结束语
施工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全面妥善的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每个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完美性和功能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