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和笔者实践工作经验,详细阐述了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主要功能和设置原理,并从模板支设、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及后浇带混凝土质量控制等诸多方面详细探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工艺,并对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物中,由于结构和功能的需要,以及城市用地的限制,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作为网点、配套辅助设施使用。由于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高差十分显著,荷载极不均衡往往造成基础内力与地基反力的较大差异,如果地基基础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过大的不均匀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工程施工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处理方法即为预留后浇带。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这样在整个结构施工中不仅解决了控制工程裂缝问题,而且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 
  一、设置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就是在现浇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适当位置,在施工期间设置一定宽度的临时性的变形缝,待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间的沉降差稳定后,或在混凝土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后,再在缝内浇筑混凝土填充封闭,后浇成连续整体结构,以达到不设置永久变形缝的目的。后浇带按其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2种:① 为调整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楼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沉降后浇带;② 为防止混凝土结构因收缩和温度应力开裂而设置的后浇带称为伸缩后浇带。 
  二、后浇带留置方式 
  后浇带位置,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长度、高低错层等的不同,设置一道或多道,后浇带的位置应设在受弯构件的跨中,考虑到施工方便,应尽量避开竖向构件。后浇带缝宽,理论上只须1cm左右就能保证因温差产生的收缩变形,但考虑到施工操作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一般应为70~100cm。后浇带接缝形式常见有平直缝、企口缝、阶形缝等。后浇带内钢筋设置有断形搭接、贯通不断、增加附加筋三种,常用的是贯通不断。后浇带后浇混凝土,通常采用比两边普通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掺加膨胀剂的方法来实施。后浇带后浇混凝土的时间,常用的有至少大于两周、至少大于八周,以及主体封顶后几种时间设置。 
  三、工程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由5栋17层、1栋22层和1栋28层住宅、四周2层网点裙房及地下停车场组成,建筑总面积为98286.5m2。结构形式均为剪力墙结构。基底标高-10.5m,基槽开挖较深。 
  2、后浇带处的防水处理 
  (1)基础底板的防水处理 
  本工程地下防水由两道防水组成:柔性卷材防水和抗渗混凝土C30(S12)防水层。后浇带封闭前,柔性防水已构成第一道防水的封闭整体,但后浇带处底板的防水处理需事先安排,不可遗漏。根据工程地勘报告提供资料显示,该地区近两年由于地铁施工地下水位较低。从经济角度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不做降水处理而采用加强垫层及保护层方案。后浇带处混凝土垫层加厚并配筋,可以防止地下水突涌现象,同时后浇带处垫层标高降低50mm,这样处理能有效预防在清理后浇带处混凝土浇筑过程流入后浇带的混凝土浆和杂物,损伤柔性防水层而破坏整体防水。 
  (2)外墙后浇带的防水处理 
  本工程设计外墙柔性防水采用卷材防水层粘贴在保护墙内侧的“外防内贴法”施工。由于施工过程中支模加固,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振捣等影响,极易造成地下室外墙防水破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保护措施。在外墙后浇带处原50mm厚挤塑板内侧增加一层60mm厚的预制砼盖板,起到防止施工过程中损坏防水层,在不同程度起到防止水压破坏防水层的作用。 
  3、后浇带支模 
  (1)底板后浇带支模 
  留置后浇带时,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不仅要牢固、紧密,还应易拆除或一次性使用不拆除。该工程底板厚度为1000~1300mm,采用C30、S12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塌落度要求较大(140~160mm),采用一次性单层钢丝网容易造成混凝土及混凝土浆流入后浇带,不易清理。施工过程中采用双层网作一次性模板,两层网事先绑扎在一起,有效防止混凝土浆太多流入后浇带。 
  (2)地下室外墙后浇带支模 
  该工程地下室外墙柔性防水采用“外防内贴法”,地下室外墙、防水层、保护层、护坡桩联为一体,为单面立模法施工,故无法采用对拉止水螺栓。在后浇带处模板内使用预制砼垫块,与外支撑系统共同作用来保证模板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和垂直平整度。支撑系统主要采用脚手钢管配活动钢管顶撑。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斜撑系统在混凝土的水平侧压力的作用下上浮而跑模,我们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就在底板上预埋钢筋环,用钢丝绳和花篮螺栓与模板斜拉紧固以防止模板上浮失稳,后浇带断面也采用双层钢丝网绑扎牢固。 
  4、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方案进行,以防止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和墙板漏浆、跑模。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采用ø50振捣棒为36cm;采用中ø7O振捣棒为47cm)和振捣器距钢丝网的距离(采用中ø50振捣棒时不小于40 cm;采用中ø70振捣棒时不小于50cm),以防止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浆流失严重。为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浇带垂直施工缝处最好用钢钎捣实。 
  5、后浇带处梁、板悬臂的处理 
  跨过后浇带的连续梁被后浇带断开,造成这些梁在该跨出现悬臂现象。而结构设计中,这些梁是按连续梁的受力特性配筋,未考虑梁的悬臂问题。同样一些单向板或双向板出现了由四边固定支撑变为三边固定支撑,一边自由的现象,使板的受力特性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后浇带处梁、板支撑不能拆除,直至该处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 
  6、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浇筑 
  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后浇收缩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般为施工后42~62 d;后浇温度带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浇筑,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的后浇带;后浇沉降带宜在建筑物基本沉降稳定后进行。浇筑后浇带内钢筋,充分湿润施工缝不少于24 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积水。本工程采用湿麻袋片覆盖湿润。 
  后浇带后浇混凝土需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可采用膨胀水泥配制,也可采用添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其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还应认真配制,精心振捣。本工程采用普通水泥掺SDA15%、掺UEA10%,混凝土等级相应提高一级。后浇带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并在浇筑后8~12h内开始养护28d。本工程在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8 h就设专人覆盖湿麻袋片,并浇水养护28d后观察混凝土表面无裂纹,效果较好。 
  四、结束语 
  后浇带可以有效地减少收缩应力,其施工质量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保持整体的关键。施工中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监督与检查,严格执行规范规定的要求,并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认真编制施工方案,精心施工,使后浇带发挥真正作用,避免出现裂缝,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