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是框架结构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框架结构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被采用的今天,由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质量事故也越来越多。造成框架结构质量事故的因素是多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的原因、结构受力的原因、施工方法的原因、施工人员素质的原因、施工管理的原因。现行的混凝土施工规范对混凝土施工已经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还是有所发生,本文论述了一些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并作出了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同时提出了一些在混凝土施工管理上应该加强的措施。 

  【关键词】框架;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分析;处理 

  一、概况 

  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的发展形势很好,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性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空间布局灵活多样,在许多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 混凝土施工量大大增加,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对混凝土质量问题如不重视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建筑的安全性能,所以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已经引起有关质量监督部门、建筑主管部门、和广大工程人员的广泛关注。 

  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1、配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不按配合比设计配料,尤其是操作人员为了增加流动性多加水或不正确的采用外加剂;为节省工程成本而偷工减料,少加水泥,减小构件面积;骨料质量把关不严;使用过期水泥;搅拌混凝土搁置时间过久,超过初凝时间才浇筑,使得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要求,导致承载力不足引起质量事故。 

  2、振捣不实。不论用何种方法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如果振捣不密实,均会引起蜂窝麻面、漏筋、空洞等质量通病。对于水灰比较小的干硬性混凝土,钢筋布置紧密部位及边角部位更应加强振捣。 

  3、施工顺序不当,有些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容易使模板产生不利变形,要按照规定顺序进行浇筑。对于一些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因收缩产生裂缝,要按照规定留好施工缝。施工缝要留设在适当位置。 

  4、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细心养护,保持必要的温度湿度。夏天要防止失水,保持湿润;冬天防止冻害。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的实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一)实例1:小区住宅4层浇注柱混凝土时,工程使用了一批小水泥厂水泥,施工完毕经检测发现,大部分柱的混凝土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1、质量事故原因分析:首先从小水泥厂进货,给水泥的质量带来了安全上的隐患。其次在水泥储存过程中,正逢雨季造成,堆放时没有架高和与墙隔开距离使得水泥有结块硬化现象。其次当拌制混凝土时,没有重视骨料的现场含水率问题,没有把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使得水灰比,比设计配合比大大提高,根据有关研究发现:“水灰比每增大0.1混凝土强度会降低20%~30%。”再次,当混凝土拌制后没有按照《凝土规范》7.4.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处理方法:由于是框架柱强度降低,将全部柱进行强度检测后,过设计院计算发现实际强度仍能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处理将质量不良的柱进行钢板加固处理。 

  本工程事故虽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是反映出混凝土施工中很普遍的问 

  题,施工中备料不严格,施工管理工作疏松,不按照混凝土规范进行检验有规定而不遵守。这种质量事故完全可以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杜绝。 

  (二)实例2: 

  某影剧院观众厅为框架结构,有柱子14根,其剖面和断面为400mm×740mm一列6根间距6000mm二列4跟间距400mm三列4根间距7040mm。底层柱从几处顶起到一层大梁位置,高7.5m,断面7400mm×7400mm。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时发现13根柱有严重的蜂窝、麻面和漏筋现象,特别是地面以上1m处尤其严重。 

  1、质量事故原因分析: 

  1.1:配合比控制不严。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18,水灰比0.53,坍落度为3~5cm。但施工第二天才安装磅称。磅秤还是有时用有时不用,只有作试验时才认真按照配合比称重配料,一般情况下配合比控制极为马虎,尤其是水灰比控制不严。 

  1.2:浇筑高度超高。《混凝土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又规定:“柱子分段浇筑高度不应大于3.5m”,该工程柱高7m,施工时柱子模板上未留浇筑用的洞口,混凝土从7m高度处直接倒下,也未用串筒或溜管等设备,一倾到底,这样势必造成混凝土离析,从而易造成混凝土振捣不实和漏筋。 

  1.3:每次浇筑混凝土厚度太厚。该工程由乡村建筑队施工,没有机械振捣设备,(如振捣棒等),采用2.5cm×4cm×60cm的木棒振捣。这种情况每次浇筑厚度不应超过200mm,且要随浇随振捣,振捣要捣过两层交界,才能保证振捣密实。但施工时,以一车混凝土为准作为一层振捣,这样每层厚度达400mm,超过规范一倍,加上振捣马虎,出现蜂窝麻面是不可避免的。 

  1.4:柱子处钢筋搭接处钢筋配制太密。该工程从基础顶面往上1m到2m间为钢筋接头区域,搭接长度1m左右。搭接区内,在同一断面边上有6到8根钢筋,钢筋的间距只有30~37mm而规范要求柱内纵筋间距不应小于50mm。加上施工时钢筋分布不均匀,许多漏筋处钢筋间距只有10mm,有的甚至筋碰筋,一点间隙也没有,这样必然造成漏筋等质量问题。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浇筑高度超高,一次振捣厚度过厚,接头处钢筋过密,而又未采取特殊措施。 

  2、质量事故处理方法: 

  (1)窝,孔洞附近酥松的混凝土全部凿掉; 

  (2)用水将蜂窝,孔洞处混凝土润湿,可采用淋水或湿麻袋覆盖等办法; 

  (3)在要补充混凝土的洞口附近临时支模,为便于浇筑,上边留出喇叭口; 

  (4)将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用C28混凝土并加入早强剂,或掺入微膨胀剂,将洞口填实,振捣密实; 

  (5)要加强养护,保持湿润14昼夜,以防混凝土发生较大收缩,使新旧混凝土间产生裂缝; 

  (6)拆模,将多余混凝土凿去,磨平。 

  四、结论 

  在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经常出现在: 

  1、混凝土的制备,要求在混凝土的制备过程中加强管理。 

  2、混凝土的振捣,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振捣不密实造成的混凝土表变质量事故比比皆是。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养和督促采用合理的振捣方法振捣设备。框架结构节点处由于钢筋较密,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很不容易完成,节点又是框架结构重要部位,所以在施工中应特别加强节点混凝土的振捣,保证节点混凝土振捣密实。 

  3、框架结构混凝土施工中,要加强模板的支护。现在梁柱大多采用竹模板,其刚度强度有限,经常出现由于支护不当产生跑浆。所以要特别注意模板的支护工作。 

  4、框架结构是由柱梁组成的结构,要保证按照柱、梁板的浇筑顺序进行施工。 

  综上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明确质量问题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措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施工设备,以保证混凝土施工少出质量问题或不出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