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验槽和基槽验线这两者之间的先后顺序,一直是资料管理领域中众说纷纭的问题。无数同行为此感到困惑,始终无法达成共识。那么,为了解决这一争议,我们将根据基槽验线的内容和目的及测量工程流程,深入探讨其本质,以明确验槽和验线究竟孰先孰后。
“基槽验线”这一资料名称在多个地方被广泛使用,但根据《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 408-2017的规定,它其实有一个更为确切的名称:“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这份资料的主要目的是在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平面控制点、基础平面图、以及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来核实建筑物的外轮廓线(这其中还需考虑工作面的问题)、集水坑、电梯井坑、基槽标高(高程)、基槽断面尺寸和坡度等各项参数。
天然地基验槽应检验下列内容: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明确:
检验时,一般首先核对基础或基槽的位置、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是否与图纸相符。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明确:
验槽(坑)应首先核对基槽(坑)的施工位置。平面尺寸和槽(坑)底标高的容许误差,可视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基础类型确定。一般情况下,槽(坑)底标高的偏差应控制在0mm~50mm范围内;平面尺寸,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测,长、宽尺寸不应小于设计要求。
从上述标准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等”是验槽时必须严格核查的关键要素。然而,要核实这些数据,仅凭肉眼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这些都需要通过实地测量来获得准确的数据,而这正是基槽验线所涵盖的内容。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验槽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先进行自检。只有当自检确认合格后,才可申请验槽。那么,如何证明自检合格呢?答案必须要进行实地测量来确认“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等关键数据是否合格。根据《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 408-2017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 55032-2022的规定,所有测量工作完成后,都应形成相应的测量成果记录。这种测量成果记录可以被称为“基槽验线记录”或“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
“基槽验线”从字面上理解,是在基槽放完线后进行的验收工作。基槽,顾名思义,指的是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处的那一层面。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基槽验线显得尤为重要。
从以上几本标准,我们都可以看出“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等”是作为验槽的必查条件,但现场又如何去校核“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等”,这些往往都无法通过肉眼或者是拍拍脑门就能决定的,是需要实地进行量测,而这些量测内容又是我们基槽验线的内容范围。
同时,我们应注意的是验槽之前,其实我们施工单位是需要进行自检的,只有自检合格后才能申请验槽,怎么证明自检合格?就得现场检验合格,得去量测“基坑的位置、平面尺寸、坑底标高”。根据《建筑施工测量标准》JGJ/T 408-2017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通用规范》GB 55032-2022明确测量工作完成后都应形成相应的测量成果记录。这里的测量成果记录我们可以把他称作“基槽验线记录”或者“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
“基槽验线”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是对基槽放完线后再进行验收,基槽是指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处的面。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明确:在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之后,应首先进行基槽平面及标高的实测,即所谓的“基槽验线”。只有确保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地基验槽工作。因此,基槽验线应当在先,地基验槽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