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形式:

HN400*200与HN200*100

1 (1).png

这种节点形式名称叫加劲剪力板

1.png

带加劲肋的端板

2.png

单剪板,一块钢板焊接在主件上,然后螺栓与次件连接。被连接件上翼缘切口。外层的虚线表示型钢切口的位置。板是指两型钢相连的节点板,而加劲板属于各自型钢的一部分。

两型钢水平垂直相接,有角度相接、垂直方向角度相接,几种方式。

也可以设置板与被连接的型钢腹板间隙。

3.png

焊接到上翼缘。有切梁,梁的端部切成各种型式,设计和分析,从道理上讲,这种节点形式,施加荷载后,这种默认的节点形式,是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会自动调整节点板的尺寸或都加劲板的尺寸。

来试下,单独一根梁的时候,能否可用。一根梁,这个功能在梁梁节点中可用,一根梁形不成节点,也不可用,但是,当节点形成时,这个切梁的功能又不需要了,因为自动按节点形式切梁了。

4.png

加劲板与剪力板螺栓连接,剪力板与次梁焊接。加劲板与剪力板等高,显得比较弱。改变参数的同时选中节点标记。

5.png

改变成这种形状。加劲板最好有倒角,便于焊接。倒角是圆弧形的。

6.png

改成圆弧倒角了。参数栏里,并没有默认的加劲板和剪力板的厚度。

这个节点需标注6种焊缝

7.png

焊缝标注有尺寸、类型、角度、等位、结束、右面、箭头、位置、断续或连续,焊缝标注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节点就有6个焊缝需要标注,一个结构成千上万个节点,实际上每个焊缝都不一样,全部标注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所以,我在钢结构图纸上,并没有看到这么多焊缝的标注,只有粗略的焊缝厚度说明,或者焊缝等级规定。甚至边是否坡口都没有说明,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钢结构图纸,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定,或一些心知肚明的,内行才会心领神会的东西。

首先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忽略其它类型,另一个是修改节点类型,默认是忽略其它类型。

8.png

梁与梁采用变形件连接,变形件与主梁焊接,与次梁螺栓连接。翼缘、腹板都采用螺栓连接。可以顶平、对中、或者底平。这个同样默认忽略其它形式。可能对变形件参数修改。这个修改工作量大,因为变形件的尺寸太多。

9.png

这个地方的焊接,给出了衬垫。这种节点形式是复杂的。

10.png

先切次梁上翼缘,端部焊接一块连接板,连接板与主梁腹板螺栓连接,这个节点板与次梁的焊接,看着就不牢靠。看不出节点板默认的厚度。

这个节点多出一个选项

11.png

连接属性,从这里也看不出板厚,这是什么意思呢,不能理解。Dstv,IS应该是国际标准。HEA是什么意思呢。

12.png

主梁加劲板作为连接板,与次梁螺栓连接。次梁上翼缘切口,下翼缘切口,上翼缘切口与主梁上翼缘齐,下翼缘切口与连接板齐。默认加劲板与主梁上下翼缘及腹板焊接。这里也有加劲板选项,是相对于次梁的主梁另侧,相应位置焊接加劲板。

常规选项中,向上方向、锁定、等级、连接规则、自动默认规则组(或者工厂级)、自动连接规则组(或者基本项)。

这个节点增加背部加劲。

13.png

节点板焊接在主梁的上翼缘和腹板上,不需要对次梁上下翼缘切口,直接螺栓连接,结构比较简单。这个最上面默认选择是修改连接形式。

14.png

与上个节点差不多,不同之处是,连接板与主梁下翼缘焊接。

15.png

这个需要切割次梁的下翼缘,节点板就是加大主梁的加劲板,加劲板与主梁上下翼缘及腹板焊接。

这里又增加槽钢。

16.png

初学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能,多看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