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钢结构建筑中,钢楼梯的设计常面临梯柱连接方式的选择问题:吊挂式与梁上起柱式。针对用户需求,本文聚焦于纯钢结构的的钢楼梯选择方案,从构造做法、受力性能到规范要求,全面解析两种方案的差异与应用场景。
一、吊挂式梯柱:轻盈悬挂,高效传力
1. 构造与特点
通过高强螺栓或焊接将梯柱悬挂于主体钢梁/柱下方,梯柱受拉传力。
需设置抗剪键或加劲肋,防止节点局部失稳。
2. 适用场景
层高受限、悬挑造型或需最大化底部空间净高的场景。
二、钢梁上起柱:刚性支承,稳定可靠
1. 构造做法
钢梁上起柱指梯柱直接支承于楼层钢梁上,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传递荷载,核心构造包括:
连接节点设计:
焊接连接:梯柱底板与钢梁上翼缘焊接,需采用全熔透坡口焊。
螺栓连接:通过端板与高强螺栓(如10.9级)固定,端板厚度需满足抗弯要求。
抗剪键设置:在柱脚底板下方焊接抗剪键,抵抗水平力(参考图集16SG519)。
支撑钢梁设计:
钢梁需验算局部受压和稳定性,必要时在梯柱对应位置设置加劲肋(图2)。
若梯柱荷载较大,可采用箱型截面梁或局部加强翼缘板。
2. 受力特点
传力路径:梯柱荷载→柱脚节点→钢梁→主体结构柱。
关键验算点:
钢梁的局部承压强度(避免翼缘屈曲);
节点域的剪切承载力;
梯柱轴心受压稳定性(长细比控制)。
3. 优点
整体刚度高:柱脚刚性连接,抗震性能优异;
施工容错率高:节点构造直观,定位调整相对便捷;
适用性强:尤其适合大荷载或振动敏感区域(如工业钢楼梯)。
4. 缺点
占用空间:柱脚节点可能突出钢梁下翼缘,影响净高;
钢梁需加强:局部加劲或截面增大增加材料用量;
焊接质量要求高:现场焊接量大,需严格探伤检测。
5. 规范要求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规定:
柱脚节点应按刚性连接设计,螺栓连接需验算抗剪和抗拉;
加劲肋高度不应小于梁腹板高度的1/2,厚度与梁翼缘匹配;
受压柱长细比限值λ≤150(主要构件)或λ≤200(次要构件)。
三、吊挂式 vs 钢梁上起柱:核心差异与选型逻辑
对比项 吊挂式梯柱 钢梁上起柱
传力机制 受拉构件,悬挂传力 受压构件,刚性支承传力
节点复杂度 高(依赖高强连接件) 中(常规焊接/螺栓节点)
对钢梁影响 仅验算悬挂点局部强度 需加强梁截面或设置加劲肋
抗震性能 依赖节点延性 整体刚度高 ,抗侧移能力强
经济性 节点成本高,钢梁成本低 钢梁成本高,节点成本低
选型建议:
优先吊挂式:
楼梯下方需通行或布置设备(如地下车库楼梯);
节约钢材,建筑想做得简洁些。
优先梁上起柱:
荷载较大或梯柱较高(如跨越3层以上的钢楼梯);
项目位于高烈度地震区,需强节点保障。
四、钢梁上起柱的精细化设计
1. 节点设计示例(以螺栓连接为例)
步骤1:计算梯柱轴力N、剪力V、弯矩M(若有偏心);
步骤2:设计端板厚度;
步骤3:确定螺栓数量(验算抗剪+抗拉组合作用);
步骤4:校核钢梁腹板抗剪承载力
2. 常见问题与对策
问题1:钢梁局部屈曲
对策:在梯柱两侧设置横向加劲肋(间距≤0.5h_w)。
问题2:螺栓孔削弱梁翼缘
对策: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减少开孔数量;或局部贴板补强。
结语
在纯钢结构的楼梯设计中,梁上起柱凭借其传力可靠、节点刚性强的特点,仍是大多数场景的首选;而吊挂式则更适用于追求极致空间或特殊造型的项目。设计师需紧扣《钢结构设计标准》,通过精细化节点设计和多工况验算,实现安全性与经济性的最优平衡,对我而言,我更习惯于采用吊挂式,吊挂式相对简洁,但吊柱所在平面内建议设置支撑,避免形成可变体系。
参考资料:
《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多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节点构造详图》(16SG519)
《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手册》(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