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案例集(二)
2024年,全省各地突出“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三个重点,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着力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质效,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遴选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案例,供各地参考借鉴。
案例五:淄博市大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淄博市博山区
l l居民户数:2858户
l l楼栋数:73栋
l l建筑面积:19.28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38亿元
一、基本情况
大街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整体建设标准较低。在改造之前,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楼体陈旧,空中蜘蛛网、私搭乱建、乱摆乱放现象严重。加之没有物业入驻,管理十分不规范,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停车难问题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生活。绿化带管护不及时,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小区美观。此外,供热、供水、供暖问题也长期困扰小区居民。
为彻底改变小区面貌,让老城区焕发新颜值,让更多居民享受品质生活,博山区于2023年规划实施大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项目共改造楼宇73栋,建筑面积19.2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858户,于2023年3月开工,共计投资3800余万元。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集中实施了屋面防水、外墙保温、道路提升、增设车位、水电暖改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工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集中实施屋面防水、外墙保温。
二是规划停车位720余个,新建停车棚12处,安装充电桩100余个。
三是聘请专业绿化团队,逐楼规划设计绿化样式,提升小区绿化品质,共计栽种绿植16种,打造景观绿化40余处、面积7000余平方米。
四是将原来的开放式小区升级为封闭式小区,增加小区人脸门禁及人行平开门设备共计60余套,车行道闸6套,确保居民和车辆进出有序、安全。
五是增设50余台人脸抓拍设备在主要路口,以及160余台高清红外监控,提高小区的安全监控水平。增设物业管理用房、公共服务及健身娱乐设施。
三、亮点做法
一是坚持问需于民。改造前,集中开展覆盖式入户走访6轮次,召开居民议事会52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33条,协调解决矛盾问题77个,最大限度征集、吸收居民合理化建议,融入改造设计方案。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坚持“一楼一策”,针对每一栋楼宇不同问题和特点,联合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微网格长、中心户等,通过“楼前议事”,现场研究确定楼前布局和详细施工内容。三是坚持多方联动。在改造中积极与区发改局、工信局、住建局、供电服务中心、津源供水、供热保障中心以及其他管线单位沟通对接,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共同研究确定最佳施工方案,确保各项工程压茬推进。四是坚持建管并重。老旧小区改造与物业管理服务一体化推进,瑞源物业提前入驻大街小区,在做好日常管理服务的同时,全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服务保障工作。入驻初期,配合社区开展入户走访,征集居民对小区改造及物业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改造过程中,物业工作人员全程靠在一线,第一时间掌握施工进度及存在问题,提供政策宣传、疑问解答、投诉处理、工程监督等服务,及时消除矛盾隐患,在为改造工程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长期管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坚持智能便捷。在大街社区改造的同时,同步入驻了专业物业公司,补齐服务短板,2023年上半年物业服务投诉量同比下降35%,居民感受到物业管理服务提升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大街社区共安装智慧门禁45套、高清摄像头120余个、太阳能路灯160余盏。同时增设人脸识别系统,无死角布设监控设施。智慧社区网格管理平台与公安联网,实现社区治理“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六是坚持文化特色。大街社区改造结合所处位置和历史遗存,综合考虑街区风貌、建筑历史、社区文化等因素,将老街各类文化元素进行具象化处理,融入小区。大街大集早在清代就已经颇具规模,至今已历经百年,是大街社区的历史文化符号,我们将其画在景观墙上,让大家一进小区就能感受到浓郁历史文化氛围。
案例六:枣庄市滨江一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所在地:枣庄市滕州市
l l居民户数:206户
l l楼栋数:13栋
l l建筑面积:2.04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061亿元
一、基本情况
滕州市滨江一期改造项目位于滕州市荆河东岸,府前东路北侧,改造面积2.04万平方米,涉及13栋楼,206户居民。资金来源包含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市级及以下财政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及专项债;项目于2024年4月开工,2024年10月完工,项目概算618万元。
小区改造后的全貌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在改造内容上,基础类“应改尽改”,完善类、提升类“能改则改”面子与里子齐抓,硬件与软件并举。聚焦“三个革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结合完整社区、绿色社区、适老化设施、无障碍环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等工作,围绕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内涵,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落实“楼道革命”。项目通过对单元门、外窗进行更换并拆除外窗护栏,楼梯扶手修复换新,增加适老化扶手和座椅,楼道线路规整,增设四网合一弱电箱,楼体内外墙粉刷,实施雨污分流,楼体外面线缆规整,楼顶防水等手段,全面提升建筑质量及安全水平。二是完成“环境革命”。全面清理小区陈年垃圾、配套分类垃圾桶、整治卫生死角、彻底解决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其次通过优化交通路线,建设绿荫停车位,增设充电桩,增补小区照明、监控设施,修缮道路,提升小区绿地,实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对休闲场地、健身设施、绿荫停车位等增加无障碍通道,融入适老化理念,满足各类人群需求。
小区改造后大门及消防划线
小区改造后的全貌
小区内休闲广场改造后情况
小区内停车位改造后照片
老旧小区改造家电进万家“以旧换新”活动
推动家电行业的绿色发展,让居民们以实惠的价格更新家中的家电设备,同时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同营造绿色、环保的社区环境
活动现场既促进了环保,又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三、亮点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实施,出台了《2024年滕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成立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为副组长,四个街道办事处及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老旧小区改造联席会议制度,市住建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和各相关街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是听民意、集民智,让群众全程参与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今年滕州市政府惠民实事工程之一。在改造前,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听民意、察民声、集民智,依托街道、社区充分做好居民工作,广泛征求意见。通过深入小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征求小区居民改造意见建议。在改造中,发挥居民代表、区楼长的带头作用,积极调动发挥居民参与热情,接受居民监督,随时听取居民意见,符合改造政策的及时调整改造方案,及时化解改造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挖潜能、重特色,坚持一体化改造市场化运作。委托专业机构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老旧小区内闲置资源,及项目周边的公共资源,改造建设便民市场和社区老年日间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按照“一区一策”的要求,结合小区的特点,实施特色化改造。
四是加强项目质量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按照《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深入施工现场督导,督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对各环节跟踪进行检查、评价,确保民生工程“安全、质量、工期”三达标。对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脚手架、高空作业、围档、施工机具等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设施进行专项检查,有效消除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
五是加强服务业主、建立长效管理体制。按照上级《关于进一步做好以老旧小区改造带动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5月19日,滕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家电进万家“以旧换新”活动——走进“滨江一期”成功举办,让居民们以实惠的价格更新家中的家电设备,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共同营造了绿色、环保的社区环境。
六是为彻底解决老旧小区无人管理问题,以“管理革命”为抓手,坚持党建引领,改管并举,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建立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奖补机制,积极引入优秀物业企业,对不能自求平衡的采取“以新带旧”“以大带小”等方式,大力推行市场化、专业化物业服务。深入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委会、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统筹各方资源力量,联动攻坚老旧小区物业领域突出问题,打通了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真正做到了“党建引领全覆盖、物业管理全参与、社区管理全融入”。
案例七:枣庄市中兴花园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枣庄市市中区
l l居民户数:443户
l l楼栋数:17栋
l l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14亿元
一、基本情况
中兴花园小区位于市中区文化路街道龙头社区,北邻文化路、南邻龙头路、西邻枣庄市体育中心、东邻中兴路,建成于2003年。小区内共有居民楼17栋,居民443户,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小区原有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社区管理用地缺乏,外部公共交流活动空间少,公共绿地绿化杂乱,花草树木破坏现象严重,小区内部路面存在破损现象,小区停车位紧张,缺少充电设施、停位布局不合理,影响交通。
该项目由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实施,2024年4月开工,2024年10月底完工,投资1411.7万元。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拆除违法建设,道路、停车位改造,内外墙粉刷,园林绿化,充电桩建设,室外弱电飞线、强电入地改造,社区食堂建设。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一)集约空间利用增加车位供给,满足群众需求
针对呼声日益高涨的“停车难”顽疾,市中区住建局在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这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深度挖掘中兴花园小区内外资源,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合理合规地利用现有用地资源,升级原有停车位铺装,将破旧停车位改为林荫式停车位或透水沥青车位,增加停车泊位的供给。针对有的中兴花园小区内的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空间利用率不够高的问题,枣庄市市中区住建局充分利用边角空间,通过裸露绿化退让、优化利用楼间距、拓宽内部道路等方式,整合和盘活空地,共新增216个停车位,实现了老旧小区内公共空间的高效利用。
停车位改造前 停车位改造后
(二)建设惠民共享平价充电桩,促进低碳节能
创新推出“惠民共享平价充电桩”项目。区住建局联合多个部门探索“惠民共享平价充电桩”建设路径,采取“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平价、安全、优质、便捷”的充电服务,有效破解了老旧小区充电难题,充分发挥车位公共属性,助力充电设施集中建设管理、居民充电享受最优政策,打通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最后一百米”,全力打造老旧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综合试点,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城市低碳节能健康发展。
充电桩建设前 充电桩建设后
充电桩建设前 充电桩建设后
(三)打造社区食堂解决老年人“吃饭难”,服务提质升级
借助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安居小区从功能设施上有了一个更新
的飞越。社区食堂是居民家门口的消费场所,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也是关系居民生活的民生实事。食堂作为居家养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初衷是为了解决独居、孤寡、高龄等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社区食堂不仅受到老年人喜欢,充分延展社区食堂的服务人群、服务内容和服务半径,不仅便民,更能够提升社区食堂的经营效益,实现社区食堂的可持续化运营。
(四)注重长效化管理,维护改造成果
为强化老旧小区后期管护,有效解决“有人改、无人管”的问题,实现老旧小区软件、硬件同步提升,安装监控和门禁系统,引入专业物业公司,从“一防两保一护”(防疫、保洁、保安、维护秩序)逐步过渡到“一防两保三护”(防疫、保洁、保安、护绿、维护秩序、设施维护)物业管理标准;持续发挥“红色引擎”作用,积极推行“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以“满意物业、温暖家园”建设为契机,注重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与老旧小区居民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需求相对接,推行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的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大力创建“红市中·暖万家”“服务天天在、24小时不打烊”服务品牌,积极探索“红暖管家·幸福邻里”“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物业管理以新带旧”等党建引领物业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在统筹社区资源和服务力量、破解物业管理治理难题、营造和谐幸福的社区氛围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全力推进智慧物业建设,建设社区智能安防设施,聚力打造多元共治、多元共建、多元共享的精致社区,实现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管理,让居民群众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幸福感。扎实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大提升”活动,创新实施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百日攻坚”行动,聚焦“规范物业市场、催缴资金、消院安全隐患、提升居住环境、便民服务”等5个方面19项具体内容。
门禁改造前 门禁改造后
三、亮点做法
(一)突出群众需求解决难点问题
针对老旧小区参差不齐的基础状况和改造需求,树立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这一工作基点,着力解决居民生活实际困难。推进"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认真分析群众问题诉求,围绕居民生活需求和管理实际,下大力气推进解决小区长久以来存在的道路破损、排水排污等问题,争取实际成效和群众认可。
(二)广泛动员参与推进协同改造
积极协调专营单位、社会企业和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形成改造合力。积极推进小区引入平价电动汽车(电行车)充电设施,便利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同步开展管线、门窗等户内改造。联合运营商推动弱电落地线路改造。
(三)积极宣传营造环境改造氛围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群众的认可与支持是圆满完成项目任务的重要条件,我区着力打造惠民形象工程,高标准规范施工小区改造公示内容和样式,综合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通过热线对话、融媒体,公众号等新闻媒介全方位、广角度、多形式宣传老旧小区改造的重大意义,打造中兴花园等改造试点,区域化协同推进,带动形成良好舆论范围,积极引导社会和居民的理解与认可。
案例八:东营市胜园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所在地:东营市东营区凯泽花园
l 居民户数:310户
l 楼栋数:10栋
l 建筑面积:3.2199万平方米
l 投资额:0.14亿元
一、基本情况
凯泽花园小区建成于2005年,占地面积51.7亩,包含住宅9栋、幼儿园1栋、换热站1栋和沿街商业2栋,建筑面积约3.2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10套。由于年代久远,小区内的部分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已无法满足居民当前的生活需求。2024年6月4日开工,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屋顶防水、供电改造、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整治、停车位和公共充电桩建设、路灯改造、供暖设施及供暖管网改造等。这些改造措施致力于解决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问题,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小区大门改造前 小区大门改造后
通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赋予小区大门新的形象与特色,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其更具吸引力。
车棚改造前 车棚改造后
增设充电车棚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解决了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居民无需再担心因找不到充电设施而苦恼,可以更加轻松地满足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道路改造前 道路改造后
通过道路改造,可以修复损坏的路面,使道路变得平整、宽敞,从而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设备间改造前 设备间改造后
通过设备间改造通常涉及对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采用现代化、智能化的技术,可以显著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人行道地砖铺设前 人行道地砖铺设后
花砖铺设的人行道平整、美观,能够提升居民的行走体验。相较于破损、不平整的水泥地面,花砖人行道更加舒适、安全,减少了行走时的颠簸感。
停车位改造前 停车位改造后
通过合理规划,增加停车位的数量,解决或缓解小区内的停车难问题,满足更多居民的停车需求。
三、亮点做法
1、屋顶防水改造:针对小区屋顶存在的漏水问题,进行了专业的防水处理,确保居民住宅的干燥和舒适。
2、供电设施改造:对小区原有的老旧供电设施进行了更新和升级,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整治:对小区内的道路进行了重新铺设和修复,同时完善了排水、照明等配套设施,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居住环境。
4、增设停车位:针对小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改造中合理规划和增设了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5、建设公共充电桩:为了方便居民使用新能源汽车,改造中特别增设了公共充电桩,满足了居民的充电需求。
6、增设运动休闲设施为了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改造中在小区北侧的空地增设了篮球场等运动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