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案例集(三) 2024年,全省各地突出“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三个重点,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着力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质效,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遴选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案例,供各地参考借鉴。 案例九 烟台市东华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烟台市牟平区 l l居民户数:1880户 l l楼栋数:43栋 l l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38亿元 一、基本情况 东华苑小区隶属于牟平区武宁街道办事处,始建于1999年,于2024年纳入牟平区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共改造42栋楼惠及居民约1880户,重点围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修复、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三大类进行改造施工。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省、市级老旧小区改造补助资金、区级配套资金、中央和省级债券资金。由于该小区占地面积较大,居民人数众多,采取进度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人,施工、项管现场负责人驻场办公,并安排流水施工、平行施工等措施,将小区划分成数个施工区域,将改造施工对小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项目于2024年4月底正式开工建设,10月21日通过竣工验收。经此改造后,有效的改善居了住环境,解决小区老、破、旧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为小区重新规划通道,保证小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本年度老旧小区改造重新为东华苑小区设计规划了停车位,共计约1442处,从根本上解决了小区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改造过程中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东华苑小区居民加装电梯。 根据烟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大规模设备以旧换新”工作部署,已协调相关单位,在小区组织了“室内维修翻新”“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 三、亮点做法 一是在改造前期,提前协调区大数据中心设计制作2024年度老旧小区改造民意征集数据系统及专用二维码,由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采用线上微信二维码表决、入户发放征集居民意见表、集中座谈等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在广泛听取小区居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一小区一对策”合理确定改造内容、改造方案和建设标准,并在第一时间向各小区公示规划设计理念、方案、效果图等,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前后的变化。 二是为了保证本年度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牟平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统一部署,抽调机关干部每周不少于三次到各自分包的老旧小区现场督导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等情况,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现场项管工程师。 案例十:潍坊市教师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潍坊市寿光市 l l居民户数:520户 l l楼栋数:15栋 l l建筑面积:5.77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1亿元 一、基本情况 教师新村建成于1997年,520户居民,建筑面积57686平方米,共15栋楼。小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因建设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影响居民日常居住出行。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走访调研发现,小区主要存在楼顶漏水、落水管腐蚀、院墙墙皮脱落、部分墙体出现裂缝、无室外电动车充电设施、公共活动场所不足等问题。2024年,寿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圣城街道成立改造工作指挥部,建立部门牵头、社区包靠改造工作制度,合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目前,小区雨污分流、楼体内外墙粉刷修缮、楼顶防水、公共照明等改造内容已全部完工。道路维修、机动车停车位、视频监控、弱电线“四网合一”、公共活动场地等改造内容近期将逐步完工。非机动车棚、垃圾分类亭、健身器材等设施已制作完成,将按照图纸分布及时安装。社区服务中心已完成最终设计规划,明确功能区域划分,近期将开展室内改造工作,改造后可实现社区物业办公、居民办事娱乐、社区助餐医疗等一体化的综合型社区服务中心,可满足小区居民的日常所需。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针对小区内停车难问题,经业主表决后,利用原有闲置空地及小部分绿化作为机动车集中停放处。 将小区闲置绿地重新规划,建设一处休闲游园,并增加一处羽毛球场及乒乓球场,对原有门球场进行翻新维修,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娱乐场地。 对小区雨污分流、落水管、内外墙、公共照明等公共部位进行改造。 将小区内一处原产权单位办公用房盘活利用,对楼内功能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成一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拉动居民消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助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开展。 三、亮点做法 首先,要坚持立足百姓所需,做实改造调研基础工作,街道、社区深入开展民意征询和入户调查,寻求原产权单位协同帮助,分楼栋、分单元,专人包靠,广泛收集改造意愿和居民需求。同时,及时发放改造明白纸,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方案制定、施工监督、后续管理和评价反馈,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其次,要掌握小区基本状况,找准小区的短板,改造既重“面子”,又重“里子”,不能只做“外部美容”,更要来一次“内部调养”。在保障保温、楼顶防水等楼体基础改造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小区内排水、停车位、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同时,关注“一老一小”,增加养老助餐、儿童活动娱乐等设施,真正打造“完整住区”。最后,老旧小区改造“七分建、三分管”,后续的维护管理才是改造工作的最后一环。改造前要提前谋划,通过市场化物业、公益物业、原产权单位管理等多种模式,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同时,安装智能视频设施,利用智慧化手段,为改造成果建起最后一道长城。 案例十一:济宁市晓楼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济宁市汶上县 l l居民户数:554户 l l楼栋数:13栋 l l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17亿元 一、基本情况 汶上县晓楼片区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改造工程包括晓楼东区、晓楼二期等两个小区,涉及554户居民,13栋楼,59034.9平方米,为上世纪90年代建成,居住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存在屋顶漏雨,无保温设施、飞线危害,公共部位窗户破损较多,缺乏无障碍设施,居民转供水、转供电、燃气及暖气设施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小区居住品质差。无机动车及无障碍停车位、绿化杂乱、物业用房老旧、路面坑洼、小区危墙,周边沿河污染严重;社区层面缺乏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文化休闲、绿化公园、教育等适老化及适儿化设施,缺少养老设施服务,居民日常生活不便利。 晓楼片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0.17亿元。建设公园、社区养老服务中、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平台、新建学校等项目,共计2亿元。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晓楼二期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俯瞰图 晓楼东区附近绿化设施改造 土石整理及滨水驳岸梳理 运动文化休闲长廊1 凸显孔子尊师重道文化、四朝尚书、李白诗词等汶上文化 东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提供全方位养老服务 居家和社区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 三、亮点做法 针对晓楼片区存在的问题,汶上县重点改造晓楼片区生态绿化、历史文化、社区风貌、养老服务等四个方面,全面落实“生态宜居”要求,以无障碍适老化设施为着力点,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一)坚持内外结合,构建周边最靓休闲绿道 以“最美汶上 幸福水岸”为理念,聚焦晓楼片区老年人实际需求,按照“景观更优美、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文化更突显”的目标,无障碍坡道58个,楼梯间无障碍扶手1350米,小区内适老化设施一应俱全。拆除杂乱花坛建设87个无障碍停车位及305个机动车停车位,扩展释放空间3386平米,还地利民。燃气、供水、供电设施更新换代,并修缮暖气设施,探索智能化延伸,还利于民。小区周边规划建设景观佳、绿意浓的城市生态活力景观带,实施了“一廊多环”的游览环线(一中环线、宝塔环线、五台山路环线),打造连续的滨水健身步道体系,还绿于民。充分考虑全龄段市民的需求,增设公共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活动场地、休闲健身设施等9个健身场地,并增加无障碍通道、4处景观桥,加强河岸与城市联系。 (二)唤醒历史记忆,营造街区最浓文化氛围 深挖中都古城、千年佛都等传统历史文化价值,依托县城东护城河景观及老城墙文化,通过活化表达和多元展陈,保留城市记忆,融入城市文化,实施了形象显、文化亮的环城文化休闲体验带。因地制宜建设亲水平台、云影青松、滨水步道、垂钓码头等25个景观场地,修缮了楼阁、湖心亭、画舫等3个标志构筑物,新增通透开敞的滨河休憩绿廊。采用汶上乡土树种,增补广场乔木,大面积种植狼尾草、芒草等花卉地被,打造优美的四季景观,成为居民日常“网红”打卡点。结合名人名士,凸显孔子尊师重道文化、四朝尚书、李白诗词等汶上文化,将“散”文化变成“聚”文化,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为周边居民提供韵味十足的文化休闲场所。 (三)配套周边服务,打造社区最便利生活圈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生鲜超市、卫生服务、学校、药店等商业网点100余个,直接服务社区居民近2万人,打造市井味、烟火味的邻里生活场景,激活新乡愁。引入智能快递站、自助水站;开展艾草煮鸡蛋、编五彩手绳、吃粽子等亲子活动,传播防拐卖、防烫伤等育儿宣传;建设6000平方米幼儿园、扩建周边学校、建设1500平方米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构建了社区宜居、宜业、宜养、宜学的社区服务圈,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同时,制定了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布图,以老年人居住小区为中心,分布设置养老服务综合体、城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服务站点,为小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多元化服务。 (四)坚持协同发力,锻造服务最暖夕阳品牌 秉承政府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良性互动,资源优势互补,建立了“政府+机构”协同养老服务模式。引导机构、企业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机构养老服务(产品)供应商准入机制和数据库,引入“一键通”呼叫器、“智能手机手表”等智能设备,实现居家、社区、机构三方互联互通,构建线上一键呼叫、线下即时响应、多方联动协同的“10分钟养老服务网”。政府自主研发智慧中都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信息共享,汇聚卫健、人社、医保等多部门老龄老人相关数据260余万条。通过横向信息匹配、关联数据分析等方法,对老人未及时办理业务、出现异常等情况的,系统自动发出预警,第一时间调配人员上门指导帮扶,重塑了养老服务模式。 案例十二:泰安市粮食系统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泰安市宁阳县 l 居民户数:224户 l l楼栋数:9栋 l l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860万元 一、基本情况 宁阳县粮食系统家属院占地2.48万平方米,9栋楼,共惠及居民224户,已完成投资额860万元。改造内容包括完善安防设施,修整小区内道路,改造雨污水管道,安装路灯,清理整治公共绿地,屋面防水处理,内外墙粉刷,管线规整,增设停车位,修建停车棚,建设电动车充电设施,推进“国球进社区”及适老化改造等。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一是基础设施焕新颜,群众更舒心。粮食系统家属院路面破损严重,外墙皮脱落、屋顶渗水、绿地缺失,空中飞线现象普遍存在。宁阳县房产管理服务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整合改造内容,出具设计方案,全面提升小区环境质量。改造沥青路面2866平方米,外墙粉刷6333平方米,屋面防水2134平方米,铺设弱电管道360米,增设停车位30个,修补改造绿化面积300平方米。从“行路难”到“走得好”,从“老旧破”到“新绿美”,老小区开始“逆生长”,群众幸福感实现“原地升级”。 沥青路面改造对比图 外墙粉刷现场图 新增设停车位现场图 二是配套完善惠民生,群众更安心。原安防设备陈旧,年久失修,群众没有安全感。在2024年改造过程中,安装4套道闸系统,实现车辆进出的智能化管理;安装20套高清监控系统,实现小区全区域24小时无死角监控;实施绿色节能改造,安装45盏太阳能节能路灯,为居民夜间出行提供了便利;建设48平方米的充电车棚,有效解决了小区内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通过改造,提升了小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创造了更加安心、有序的居住环境。 三是服务升级乐万家,群众更暖心。为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提升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水平,宁阳县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落实物业管理服务,新建物业用房2个,小区已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推进适老化改造,新建凉亭2个,石桌4个,休闲座椅6套,健身器材5套,为老年人提供更方便、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开展“国球进社区”活动,安装乒乓球台2个,丰富了小区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 凉亭、座椅改造前后对比图 乒乓球台、健身器材现场图 三、亮点做法 为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宁阳县房管中心印发《关于加强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项目管理的通知》,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实施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招标采购、勘察设计、工程变更、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管理。一是加强工作调度。成立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专班,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建立周例会制度,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建立现场督导制度。不定期组织对在建改造项目质量、进度、安全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限期整改。三是严把工程质量。严把材料进场、现场施工、监理验收、跟踪审计等过程,形成了全闭环、全流程、全方位管理流程,提升规范管理质效,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实施“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积极引导水、电、气、暖、通信等专营单位出资参与相关管线设施设备改造,有效避免“各自为战、反复施工”;引进电动自行车投资建设运营公司,制定工作方案和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标准,建设完成后已投入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