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案例集(四) 2024年,全省各地突出“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三个重点,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着力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质效,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遴选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案例,供各地参考借鉴。 案例十三 泰安市东平县县委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泰安市东平县 l l居民户数:422户 l l楼栋数:23栋 l l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15亿元 一、基本情况 东平县县委家属院始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最早的楼房建于1988年,最晚竣工的楼房建成于1997年,属于东平县最早的老旧小区之一,居民大多为老年人。项目总投资约1490万元,改造项目包括外墙保温、楼顶防水、楼宇门窗更换、污水管网清淤、小广场修缮、厕所改造等。截至目前,外墙保温、楼宇门窗更换、污水管网清淤、小广场修缮、厕所改造均已完成。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小区整体图片 改造后的小区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路面平、管道畅、楼道亮,环境美”的目标,较好改善了广大居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外墙保温改造图片 建筑保温采用高标准的A级防火保温材料,并在外涂刷真石漆,保证隔热保温、防水抗渗的同时,兼顾耐久性及美观性。 楼顶防水改造图片 楼顶整体防水改造,并增设彩钢瓦隔热层,保证楼面防水和隔热效果。 维修楼梯踏步、扶手,粉刷内墙 维修楼梯踏步、扶手,并对墙面进行粉刷,保证业主安全上下楼。 楼道增设单元门 所有楼道增加单元防盗门,为居民营造更加安心、舒适的生活环境。 更换公共区域窗户 对公共区域窗户进行改造,更换新窗框、厚玻璃,温暖了民心。 安装天然气管道 铺设了燃气管道,居民家中安装燃气报警及切断装置,消除安全隐患。 厕所改造 对小区内4个公厕进行改造,安装了冲洗感应阀、换气扇、更换蹲位隔板、洗手池、照明灯等设施,重新贴铺墙面瓷砖和地面砖。 增设垃圾分类设施 推行垃圾分类,安装垃圾分类亭和四分类垃圾桶,实现物业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亮点做法 (一)“一盘棋”统筹,贯通工作格局 一是高位部署推动。成立以东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的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制定《东平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部署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地走访小区、召开推进会议、研究解决对策、部署安排工作,对涉及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集中研究、拍板决策,高位推动工作开展。二是专班实体运行。县房产管理服务中心、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东平街道、属地社区党委联合成立工作专班,抽调14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坚持日调度周例会,加强协调配合,组织开展实地督导检查,持续推进专班实体化运行,确保改造项目顺利推进。三是贯通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属地街道社区作用,构建“县级领导小组-部门工作专班-社区项目指挥部-小区自改委员会”四级管理模式,组织51名社区网格员、39名业主代表每天盯靠小区,搜集社情民意, 解决处理问题,切实形成上下贯通的老旧小区工作格局。 (二)“一家亲”服务,知悉社情民意 一是广泛征求民意。按照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加强政策宣传,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通过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开展小区改造意愿征求意见上门、改造设计初稿征求意见上门、改造过程征求意见上门、改后满意度调查上门的“四上门”征求意见,让广大业主决定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并及时在小区公示栏和业主群进行公示,保障和维护业主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二是开展专题协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征求意见,对征求到的300余条群众意见建议,组织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建管单位、设计中标单位等相关各方参加的专题协商会议,逐一讨论研究,合理的予以采纳。三是加强矛盾化解。结合“为民协商”“红色物业”等工作,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建立以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员、物业公司及居民代表为骨干的协调组织,协助开展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纠纷调解和劝说拆违工作,及时化解突出矛盾,为改造施工打好群众基础。 (三)“一张网”监管,严把工程质量 一是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盯靠施工现场。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督促施工单位加强人员培训和现场管理,坚持每日安全晨会制度,明确社区和监理单位安排专人盯靠现场,负责监督每个小区安全施工、协调现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全面过硬。二是强化监管机制,顶格处罚处理。狠抓质量全程监督,形成“四方监管”机制,即监理审计监管,房管、住建等业务部门监管,社区党委监管,业主委员会(业主代表)监管;严把质量关,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着重对改造过程中使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的工艺及参建各方的人员资质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按要求顶格处罚处理。三是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方案。为有效解决现场发现问题,杜绝后续施工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成立质检安全小组,进行全天候现场巡查,要求责任单位建立问题台账,对发现问题进行登记造册,制定整改方案,限定期限,明确问题解决办法及后续施工中各项工序中防范措施。 (四)“一竿子”到底,做好验收移交 一是强化施工单位预验收。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施工单位加强自查自检,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组织人员开展工程竣工预验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形成文件。二是严格验收程序。制定验收方案,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工程,组织设计、监理、属地社区、业主代表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收。三是做好移交工作。制定《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移交单》,组织房管、小区建管单位、属地社区党委、小区业委会(业主代表)开展改后小区移交,建立维修管护长效机制,明确质保范围和期限,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案例十四 威海市峰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所在地:威海市环翠区 l 居民户数:816户 l 楼栋数:25栋 l 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 l 投资额:0.17亿元 一、基本情况 峰泉社区1994年建成,位于统一路以西,海滨林场以东,威海应急管理局以南。人口年龄分布0-5岁约2%,6-14岁约8%,15-59岁约70%,60岁以上约20%。峰泉社区依山而建,坡度较陡,施工面临一些困难,社区还面临停车位不足、污水管道老化堵塞、道路破损、线缆杂乱、电动车充电不方便等突出问题。项目实施建筑物修缮(室外)、建筑修缮(楼道内)、道路交通、景观游园绿化、室外管线、公服设施、社区服务活动用房、智慧设施等8项改造内容。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安装楼道休息无障碍折叠座椅 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更换楼宇门和楼宇智慧门禁 小区通体砖铺装及沥青铺设 打造啤酒厂历史及社区文化墙 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观改造 改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打造环山走山网红打卡流线 外墙3m 以下仿砖真石漆粉刷 集中设置综合管线箱整理楼道线缆 通过提取威海古村落元素,利用道路边坡挡墙设置乡愁文化墙,赋予社区独有的文化logo。结合古村落历史文化宣传和人行道的布置,在保障的安全的同时还能让行人体验到浓郁的乡愁文化气息。 三、亮点做法 一是聚焦品质提升,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紧盯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通过实施道路更新改造、拓宽车行路面等措施,对辖区停车位进行重新施划,将固定停车位由144个增加至157个,同步增设临时停车位112个,有效破解停车难题;全面摸清辖区居民充电桩停车需求,按照分布均匀、快速便捷的原则,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7组48个插头、电动汽车充电桩3组5个插头,满足居民充电需求;依托塔山山系建设健身步道,以“山上有风景、山下是吾家”主题,建设峰泉社区“慢行登山街”,打造1处休闲走山网红打卡地。 二是升级智慧生活,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推行“社企联办 居民自治”红色物业模式,实施物业管理提升行动,实现物业服务质量与老旧小区改造一体化推进,充分发挥诚信激励、积分兑换等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施社区智慧化建设,通过增加安防摄像、应急广播、电子巡更、楼宇门禁等智慧设施,提升社区物业管理智慧化水平,升级社区居民智慧生活方式,推进老旧小区更加智慧便捷、安全舒适。 三是聚焦人文关怀,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实施社区文明实践站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儿童友好、青年友好、老年友好”一体化服务阵地,增设醒目标识及设施设备,拓展家庭教育、研学实践、非遗传承等特色服务项目,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满意度、幸福感。深耕历史文化底蕴,将社区历史融入设计元素,打造老杏花村、老啤酒厂等一系列主题历史文化墙,保护和传承社区居民对历史文化的记忆,激发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案例十五 威海市春天花园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威海市经开区 l l居民户数:644户 l l楼栋数:11栋 l l建筑面积:74000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1亿元 一、基本情况 春天花园小区建成于2005年,有11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共674户居民。小区存在基础设施老旧,雨污管道老化、监控设施不足、路面破损、照明设施损坏、车辆乱停放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2024年启动了该小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0.1亿元,包括道路铺装、管网改造、宅间场地微更新、采光井改造、路灯监控智慧化改造等内容。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一是楼间场地微更新。改造楼间空地450平方米,增加健身和游乐器材,增设休闲坐凳和休闲廊架,打造全龄友好空间。 二是改造绿化及停车空间。提升绿地3200平方米,丰富小区的植被和绿化环境;改造停车位,规范地面停车。 三是车行道路改造。将原有破损路面更新为沥青路面,入口处优化为“人车分流”形式,改造道路4640平方米。 四是智慧化改造提升。改造后小区内监控全覆盖,共改造监控枪机85个和监控控制室,完善智慧化安防系统,设立非机动车充电棚两处。 二、亮点做法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高位推动。2024年,经开区进一步完善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区重点民生项目内,党工委管委成立了改造工作专项领导小组,统筹调度、推进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住建局、广安城投、街道办事处、社区各司其职,为保质保量完成改造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住建局抽调业务科室负责人及建筑工程管理办公室业务骨干负责改造任务,统筹衔接管线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协调处理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抓好现场工程质量监管。每周召开碰头会,全面调度工程进度,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力促各方形成合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按期完成。 二是居民广泛参与,协商共治。按照“党建引领、基层推动、民主协商、专业把关”的思路,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按照“居民最需要什么就改什么、什么条件差就改什么”的原则,通过入户走访、电话调查等方式,全面摸清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愿诉求,结合实地考察,形成初步方案;召开议事会12次,对方案进行完善,针对纠纷问题,讲清“法理情”,赢得居民理解支持;小区党支部牵头组建居民监督小组,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向居民通报改造工程进展。 三是挖掘小区资源,变废为宝。充分挖掘利用小区低效空间,将小区闲置、脏乱差、消防安全隐患积聚的小微空间,改建成邻里聚会、亲子娱乐、健身休闲的温馨空间。一方面增设四处由业主自主认领的共享区域,为小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和休闲锻炼的共享花园,提升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对多年未使用的狭长场地做成小型的开敞公共空间,重塑地形,增设绿化及座椅,充分满足老年群体的休闲需求,实现低效提质、变废为宝。 案例十六 威海市世纪小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l l所在地:威海市荣成市 l l居民户数:1750户 l l楼栋数:52栋 l l建筑面积:16.92万平方米 l l投资额:0.44亿元 一、基本情况 荣成市世纪小区位于荣成市崖头街道花园社区东至十里北街,西至盐湖街,南至成山大道东段,北至伟德东路,居民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居住环境较差。2024年世纪小区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于2024年5月份开工建设。 二、改造内容及成效 雨污分流改造 硬化路面院面 建设停车空间 铺设人行道板砖 三、亮点做法 一是广泛征求意愿。结合12345热线、民心网等渠道反馈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基础上,组织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1100余户居民意愿,梳理形成老旧小区改造清单,实现精准改造。二是优化设计方案。坚持设计师进小区现场编制改造方案,强化与社区、群众的沟通互动,反复推敲完善改造方案,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工作。三是强化现场监管。组织专业力量持续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设计、财政等单位现场协调解决,定期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召开工作例会,全面调度工程进展,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