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DK276+855~DK277+000,全长145m),王道寺隧道(DK280+365~DK280+755,全长390m),枪杆林隧道(DK282+923~DK283+084,全长161m),擦耳岩隧道(DK286+447~DK286+587,全长140m),白雀寺隧道(DK299+560~DK299+790,全长230m)。
2.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1+e1)粉质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崩积(Q4001)块石土、坡洪积(Q4d1+p1)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统灌口组(K2g)泥岩夹砂岩、砂岩 、下统夹关组(K1jJ)砂岩(成岩作用差)及泥岩。( 只收到郭湾、王道寺两座隧道的图纸)。
2.2施工方法
郭湾梁隧道为Ⅴ级围岩,根据隧道埋深的不同,主要采用以下施工方法:
(1)隧道洞口及洞身浅埋且暗洞成洞困难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整体式衬砌。
(2)浅埋暗挖段采用锚喷构筑法施工,光面爆破法开挖,全隧仰拱超前拱墙施作,拱墙一次衬砌,洞身V级围岩地段设Ι20b工字钢钢架及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进、出口段设Φ108超前大管棚支护,其它段采用大拱脚弧形导坑法开挖,Ι20型钢架或格栅钢架及拱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强支护。暗洞均采用复合式衬砌。
2.3 附属构筑
2.3.1为满足电力、通信、信号等要求,于隧道两侧各设两道电缆槽;
2.3.2每个洞口均设置电力过轨钢管和通信过轨钢管;
2.3.3本隧道接触网基础采用预埋滑槽。
2.3.4隧道设置综合接地系统。
2.4 防排水
2.4.1衬砌防水:
⑴全隧二次衬砌拱部、边墙及仰拱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8;
⑵全隧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拱部及边墙部位铺设防水板及无纺布(分离式)防水;
⑶全隧环向、纵向施工缝均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及外贴式橡胶止水带;
⑷隧道明暗分界处设置变形缝一道,变形缝宽度2cm,变形缝填充沥青木丝板并设中埋钢边橡胶止水带及外贴式止水带,变形缝内缘采用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
⑸斜切及斜切延伸衬砌段拱脚外设置Ф80纵向盲沟,每隔8~10m采用Ф50竖向盲管引入衬砌侧沟;
⑹暗洞段二衬拱部每隔3m左右预留回填注浆孔,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充填注浆。
2.4.2排水
⑴隧道排水采用双侧沟的方式,衬砌背后的积水通过环向和纵向盲管的汇集后引入侧沟,再经过侧沟的汇集和沉淀后由侧沟排出洞外。
⑵全隧道二衬背后设环向盲管,纵向按10m间距设置,集中出水点视水量大小加密设置;两侧边墙脚设纵向盲管,每隔8~12m将地下水引入洞内侧沟;纵、环向盲管两端直接弯入洞内侧沟,纵向盲管明、暗衬砌段应分别设置且不得连通。
2.5弃碴及环保
2.4.1弃碴必须运至设计指定地点,弃碴场坡脚设置M10浆砌片石挡墙,墙高3~6m;碴顶外3~5m结合地形条件设置截水天沟,截水沟断面0.4m×0.6m,沟身采用M10浆砌片石砌筑,碴底每隔20m设置一道纵向排水盲沟。弃碴场应作好排水系统,以防止弃碴流失,污染环境;
2.5.2施工中产生的废碴、废液应按有关环保要求进行处理,不得随意弃置、排放;
2.5.3隧道洞口施工场地布置时,须在洞口外合适位置设置污水处理池;
2.5.4弃碴前应对碴场内地表浮土进行清除,待弃碴完成后将浮土回填至弃碴顶面,便于绿化。